綜合大廈智能化弱電系統工程設計任務書
2015年8月
目 錄
1. 項目概述與設計內容... 4
1.1 ****大廈智能化系統工程項目簡介... 4
1.2 智能化系統設計內容... 4
1.2.1 智能化系統設計目標... 5
1.2.2****大廈智能化系統建設要求... 5
1.3 智能化系統設計技術規範標準... 7
2. 智能化系統設計方案概述... 9
2.1 智能化系統設計原則... 9
2.2 智能化系統新技術應用... 9
2.3 智能化集成管理... 10
2.4 智能化系統組成及功能需求說明... 12
2.4.1****大廈智能化系統說明... 12
2.4.2****大廈智能化系統功能需求說明... 12
3. 智能化應用系統設計及技術應用要求... 15
3.1 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統(BMS) 15
3.1.1 設計要求... 15
3.1.2 技術應用要求... 17
3.1.3 集成範圍說明... 17
3.2 智能物業管理系統(IPMS.net) 18
3.2.1 設計要求... 18
3.2.2 技術應用要求... 19
3.2.3 方案設計說明... 20
3.2.4 系統配置要求... 23
3.3 樓宇自動化控制系統(BAS) 24
3.3.1 設計要求... 24
3.3.2 技術應用要求... 25
3.3.3 方案設計說明... 25
3.3.4 系統功能... 28
3.3.5 主要設備的配置及技術要求... 29
3.4 防盜報警系統... 32
3.4.1 設計要求... 32
3.4.2 技術應用要求... 34
3.4.3 方案設計說明... 34
3.4.4 設備性能及技術要求... 34
3.5 閉路電視監控系統(CCTV) 35
3.5.1 設計要求... 35
3.5.2 相關技術指標... 36
3.5.3 技術應用要求... 36
3.5.4 方案設計說明... 37
3.6 公共廣播系統(PAS) 39
3.6.1 設計要求... 39
3.6.2 技術應用要求... 40
3.6.3 方案設計說明... 40
3.7 照明控制系統... 41
3.7.1 設計說明... 41
3.7.2 技術指標... 42
3.7.3 控制範圍... 42
3.7.4 實現功能... 43
3.8 一卡通管理系統... 44
3.8.1 一卡通系統設計需求... 44
3.8.2 系統總體建設目標和設計原則... 44
3.8.3 一卡通系統解決方案及其技術描述... 45
3.8.4 各子系統功能描述... 47
3.9 綜合佈線系統(PDS) 55
3.9.1 設計要求... 55
3.9.2 技術應用要求... 58
3.9.3 需求分析... 59
3.9.4 佈線系統方案設計... 60
3.9.5綜合佈線系統設備技術要求... 61
3.10 計算機網絡系統... 65
3.10.1 設計目標... 65
3.10.2 系統技術分析... 65
3.10.3 系統結構設計... 66
3.10.4 系統功能... 67
3.11 電視衛星及有線電視系統(CATV) 67
3.11.1 設計要求... 67
3.11.2 技術應用要求... 68
3.11.3 方案設計說明... 69
4. ****國際大廈弱電系統推薦品牌... 70
5. 智能化系統圖紙設計深度要求(中標要求)... 71
5.1 智能化系統設計內容... 71
5.2 智能化系統圖紙設計深度要求... 71
5.2.1 總體系統圖紙設計深度要求... 71
5.2.2 智能化系統施工圖紙設計深度要求... 71
1. 項目概述與設計內容
1.1 ****大廈智能化系統工程項目簡介
****大廈是一座現代化的建築物,總建築面約60000多平方米,地上29層,地下3層,地下有285個車位的停車場。5層以上均爲符合國際潮流的大開間辦公室,其中6~10層****公司自用,10層以上已全部出售。大廈位於****市南區的中心商務區,附近有*****等酒店、商業建築,緊靠*****,交通非常便利。****大廈和二期****大酒店雙塔架構,爲市南區的中心商務區的標誌性大廈。
基於以上情況,我司設計****大廈智能化系統的建設充分借鑑國內相關建設經驗,充分利用我司十多年豐富的智能大廈設計和施工實力,完成****大廈智能化建設的設計和施工。採用適度超前、先進、適用、優化組合的成套技術體系,實現建立一個安全、舒適、通信便捷,環境優雅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辦公大廈,滿足知名大公司的辦公要求。
1.2 智能化系統設計內容
《****大廈智能化系統設計任務書》(以下簡稱:“設計任務書”)遵照國標GB/T50314-2000《智能建築設計標準》中的甲級智能化系統工程設計規範執行,智能化系統基本功能和技術應用達到國家智能建築甲級系統的功能要求。****大廈智能化系統設計包括三大部分,由以下12個智能化應用子系統組成:
一、建築物管理系統
1) 建築物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統(BMS)
2) 樓宇自動化系統(BAS)
3) 綜合保安管理系統(SMS)
閉路電視監控系統(CCTV)
防盜報警系統
巡更系統
4) 一卡通管理系統
門禁系統
停車場管理系統
餐飲收費管理系統
5) 公共廣播系統(PAS)
6) 智能照明系統
二、通訊網絡系統
7) 綜合佈線系統(PDS)
8)計算機網絡系統(CNS)
9)衛星及有線電視系統(CATV)
三、物業自動化管理系統
10) 物業管理系統
1.2.1 智能化系統設計目標
通過採用現代智能化集成管理技術,即:互聯網絡技術、自動化控制技術,以及數字化技術,進行精密設計、優化組合,精心建設****大廈智能化系統工程,提高****大廈高新技術的含量,滿足辦公數字化技術應用的要求。****大廈智能化系統設計應以適度超前,採用先進、適用、優化組合的成套技術體系和設備體系,實現建立一個安全、舒適、通信便捷,環境優雅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辦公大廈。
1.2.2****大廈智能化系統建設要求
1) 系統覆蓋面要求:
應保證信息管理、網絡建設和各種專業應用軟件和硬件設備覆蓋****大廈可持續的使用週期,爲****大廈各個業務及辦公環節提供技術支撐和工作環境。
2) 系統集成度要求:
信息集成度包括以下方面的要求,即建築物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統 (BMS)和物業自動化管理系統之間實現信息共享、網絡互通、功能協同和子系統協調聯動控制。
3) 系統穩定可靠
應確保系統運行的穩定可靠、實用性強,安全性高,故障率低。
4) 操作簡易
設置簡易友好的用戶操作界面,使用戶操作簡便,並可在網絡安全認證的條件下,通過網絡遠程實現****大廈智能化系統綜合信息的查詢。
5) 系統的兼容與擴展
l 計算機平臺的兼容性:包括計算機主機及終端、網絡硬件、操作系統軟件;
l 軟件支撐平臺的兼容性:包括數據庫、網絡支撐軟件和應用系統開發工具;
l 應用系統的兼容性:包括物業管理系統,安保及樓宇自動化控制系統,身份識別“一卡通”管理系統,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統等;
l 設備與產品的兼容性:選型的設備及產品應具有模塊化、互換性和可擴展性。
6) 系統硬件
****大廈智能化系統的硬件包括:通訊網絡設備、計算機、電子設備、監控系統器材、計量儀表等。系統硬件應具有先進性,避免短期內因技術陳舊造成整個系統性能不高和過早淘汰。在充分考慮先進性的同時,硬件系統應立足於用戶對整個系統的具體需求。應優先選擇那些採用先進和成熟技術,具有可擴展及實用性強的設備和產品。***大限度地發揮投資效益。無論是監控系統設備器材,還是通訊網絡設備,都應具有良好的開放性。數字化的目的是實現設備資源和信息資源的共享,網絡融合,功能協同,因此計算機和網絡系統本身應具有開放性,並應能夠提供標準和開放的接口和通訊協議。用戶可根據需求,對系統進行拓展或升級。計算機和網絡系統相關產品的選擇要以先進性和適用性爲基礎,同時考慮其兼容性和擴展性。系統設備應優先選擇採用國際標準設計、生產的標準化設備產品,避免因兼容性差造成系統難以升級或拓展。
隨着社會與科技的不斷髮展和進步,****大廈智能化集成管理和物業及設施管理智能化系統的規模和自動化的程度會不斷擴大和提高,用戶的需求也會不斷變化。因此,系統的硬件應充分考慮未來的可升級性。
7) 系統軟件
系統軟件是****大廈智能化集成管理和物業及設施管理的核心,它的功能好壞直接關係到整個系統的應用、管理和服務水平。系統軟件包括:計算機及網絡操作系統、系統集成軟件、系統應用管理軟件,以及實時監控軟件等。系統軟件應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系統軟件應採用多媒體技術,操作環境應採用中文圖形化人機界面。系統軟件具有處理聲音及圖像的能力。用機環境要適應不同層次管理和操作人員的計算機技術水平。系統軟件應符合國家、行業標準,以及國際標準,具有可持續性和擴展性,便於****大廈智能化系統的多次升級和支持新硬件產品的應用。
1.3 智能化系統設計技術規範標準
****大廈智能化系統設計參照以下技術規範標準:
GB/T50314-2000 智能建築設計標準
GB 50052-1995 供配電系統設計規範
GB 50045-95/2001版 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範
GBJ 16-87/2001版 建築設計防火規範
GB 16796-1997 安全防範報警系統設備安全要求和試驗方法
GB 12663-1990 防盜報警控制器通用技術條件
GB16796-1997 防盜報警中心控制器
GA/T 57-2001 視頻安防控制系統技術要求
GA/T 358-2001 入侵報警系統技術要求
GB16796-1997 安全防範報警系統設備安全要求和試驗方法
GB/T15408-1994 報警系統電源裝置、測試方法和性能規範
GB/50200-94 有線電視系統工程技術規範
GBT 6510-97 30MHZ-1GHZ聲音和電視信號的電纜分配系統
GY/T 118-95 有線電視與有線廣播光纜傳輸系統技術要求
GY/T106-1999 有線電視系統技術規範
GY/T148-2000 衛星數字電視接收機技術要求
GB/T 50312-2000 建築與建築羣綜合佈線系統工程驗收規範
GB/T 2887-2000 電子計算機場地通用規範
GB/9361-1988 計算機場地安全要求
GB/50174-1993 電子計算機機房設計規範
ISOIEC1801 客戶建築通用佈線系統信息技術國際標準
ANSIFDDI 光纖分佈式數據接口高速局域網標準
TPDDI 銅纜分佈式數據接口高速局域網標準 建築和建築羣綜合
GB/T0311-2000 佈線系統工程設計規範
GB/T14715-1993 信息技術設備用不間斷電源通用技術條件
YD-5040-97 通信電源設備安裝設計規範
GB50057 建築物防雷設計規範
GB/T14916-1994 識別卡 物理特性(idt ISO7810-1985)
2. 智能化系統設計方案概述
2.1 智能化系統設計原則
****大廈智能化系統設計的原則是:遵照國標GB/T50314-2000《智能建築設計標準》中的甲級智能化系統工程設計規範執行,智能化系統基本功能和技術應用達到國家智能建築甲級系統的功能要求。設計應遵照《智能建築設計標準》甲級分類標準的規範和技術要求進行,以及滿足“智能化系統設計目標”中的內容。
****大廈智能化系統設計應滿足,在數字化信息科技應用的基礎上,採用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自動化等高新科技,本着切實可行,設計適度超前,工程分階段逐步實施的原則。****大廈智能化系統設計的重點是:基於數字化、網絡化、自動化的智能化集成管理平臺(BMS),物業管理系統(IPMS),樓宇設備監控管理系統(BAS)、寬帶網絡及無線網絡系統(LAN+WLAN)、身份識別“一卡通”管理系統(ICMS.net)。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辦公大廈建設目標。
****大廈智能化系統設計還應遵循以下設計原則:
1) 設計滿足****大廈對智能化系統的需求定位和功能要求 ;
2) 設計圖紙和文檔符合國家有關建築設計標準化的規範和要求;
3) 設計應採用目前國際上廣泛應用的主流技術和新科技;
4) 設計應體現智能化系統功能與今後****大廈業務運作,以及與物業及設施管理模式相適應;
5) 設計應吸收國際上關於智能建築建設的先進經驗和成熟、可行的實施方案;
6) 設計應結合中國智能建築發展的實際情況,系統設計除滿足國家智能建築設計甲級智能化系統的組成和基本功能的標準,同時具有適度超前的擴展性。設計也要考慮到****大廈在應用功能和運輸業業務在建築上設計的的特點,有關各智能化應用系統的配置和產品檔次應具有多樣化和可分步實施的擴展性。
2.2 智能化系統新技術應用
爲了建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大廈,在設計中應充分體現目前國際上主流的新技術和系統產品的應用:
1) 信息系統與自動化系統集成技術
l 應用Web集羣服務.net網絡化信息集成技術;
l 採用控制網絡與智能化集成管理綜合技術;
l 網絡化樓宇機電設備監控管理系統;
l 網絡化綜合保安管理系統;
l 網絡化身份識別“一卡通”管理系統;
l 網絡化遠控風機盤管啓停和狀態監視。
2) 基於網絡化的物業及設施管理技術
l 基於網絡化的物業及設施監控管理;
l 網絡化智能物業及設施管理信息交互和服務。
3) 信息服務與光纖用戶接入Intranet網絡技術
l 基於.net技術的信息集成與服務平臺;
l 實現光纖到桌面(預留功能);
l 採用HFC/CATV雙向電視傳輸網絡;
l 寬帶網絡與無線網絡相融合的綜合佈線系統。
4) 智能卡”一卡通”技術
l 採用具有車牌識別保安功能的感應卡停車場管理系統;
l 車位顯示和車位實況監視系統
l 門禁管理系統
l 智能卡消費及內部覈算系統;
2.3 智能化集成管理
****大廈智能化系統分別由12個應用系統組成,爲****大廈提供高效率物業及設施管理和增值服務,並通過智能化系統對物業及設施管理的支撐,降低大廈物業管理的運行費用和節省能源,提高****大廈的經濟效益。
****大廈智能化的核心是數字化與自動化。在****大廈寬帶網絡建設的同時,要特別注重控制網絡與智能化集成管理的綜合,讓****大廈自動化監控信息匯入智能化集成管理,從而進一步拓寬自動化監控的範圍和視野,豐富網絡系統的信息內容與應用領域。實現****大廈物業及設施管理計算機的協同工作和信息共享。
1) 控制網絡與信息綜合技術應用要求
l 將****大廈監控系統集成於統一的控制網絡平臺。
l 各應用系統進行監控實時處理和協同控制。
l 將處理後的監控信息經控制網絡開放的數據接口,通過局域網將監控信息和數據傳送到物業管理中心。
根據當前計算機、網絡和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建立在****大廈內部的Intranet寬帶網絡上,BMS智能化集成管理設計目標是,基於****大廈內部網絡,通過Browser/Server方式來實現整個網絡上的信息交互、綜合和共享,實現統一的人機界面和跨平臺的數據庫訪問。****大廈智能化集成管理平臺的設計應採用成熟的網絡技術,以TCP/IP 協議爲基礎,以網絡數據庫爲核心應用,構成****大廈智能化集成管理BMS全系統內統一和便捷的信息交互平臺,各個信息應用系統和監控自動化應用系統的實時運行信息可通過開放的數據接口上傳到網絡中心的系統集成服務器上,****大廈內各職能部門領導和管理人員均可以在授權下通過Web工具方便地瀏覽****大廈內部網絡上豐富的信息資源,以及監控和管理各應用系統的實時工況。通過開放數據庫接口技術將系統集成數據庫、****大廈物業管理自動化系統數據庫互聯,提供全面綜合的信息與數據。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統通過數字化、網絡化的應用,在互聯網絡安全認證下,可以在遠程對****大廈的安防報警及機電設備運行的狀態進行監控。當發生突發事件時,****大廈領導決策層及管理人員在監控中心或在世界任何地點,都可以實現對****大廈內發生的安防報警及突發事件進行實時監控和快速應急處理。
****大廈智能化集成管理包括以下兩個層面的應用系統集成:
應用系統集成平臺(BMS.net):
l 綜合保安管理系統(SMS)
l 樓宇自動化控制系統(BAS);
l 公共廣播系統(PAS);
l 停車場管理系統(CPS);
l 智能照明系統;
l IC門禁系統(IC)
物業自動化管理系統集成平臺:
l 物業管理系統
2.4 智能化系統組成及功能需求說明
2.4.1****大廈智能化系統說明
根據****大廈已確認的智能化、數字化網絡信息服務爲一體的現代化管理設計目標要求(以下簡稱:“智能化系統設計目標”),****大廈智能化系統設計包括三大部分,由以下12個智能化應用子系統組成:
一、建築物管理系統
1)建築物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統(BMS)
2)樓宇自動化系統(BAS)
3) 綜合保安管理系統(SMS)
閉路電視監控系統(CCTV)
防盜報警系統
巡更系統
4) 一卡通管理系統
門禁系統
停車場管理系統
餐飲收費管理系統
5) 公共廣播系統(PAS)
6) 智能照明系統
二、通訊網絡系統
7)綜合佈線系統(PDS)
8) 計算機網絡系統(CNS)
9) 衛星及有線電視系統(CATV)
三、自動化辦公系統
10) 物業自動化管理系統
2.4.2****大廈智能化系統功能需求說明
1) 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統(BMS.net)
****大廈智能化集成管理功能包括以下系統的信息集成:安防報警及閉路電視監控信息,機電設備運行及監控管理信息,照明及燈光控制管理,“一卡通”及門禁管理信息,消防報警監視。****大廈物業及設施管理人員在BMS系統的授權下,可通過互聯網和****大廈局域網瀏覽和查詢上述信息。照明及燈光控制包括通道走廊、停車場等的環境燈光自動控制,以及****大廈泛光照明控制。
2) 物業管理系統(IPMS.net)
****大廈智能物業管理系統功能包括:物業及設施管理與服務、物業及設施管理數據庫、智能化各應用系統監控信息與物業及設施管理信息集成。管理內容包括:****大廈房產管理、****大廈部門單位使用註冊登記管理,****大廈公共設施註冊登記管理、機電設備註冊登記管理、車輛註冊登記管理、機電設備採購及備品備件管理、綜合機電設備維修及保養管理等。
3) 樓宇自動化控制系統(BAS)
****大廈樓宇自動化控制系統功能包括:網絡化設備運行監控及管理平臺、****大廈空調及冷熱源系統設備監控、給排水設備監控、變配電設備監控、電梯運行監控、聯網
風機盤管啓停控制,以及****大廈設備節能管理,設備運行數據管理,設備故障報警管理等。
****大廈物業及設施管理人員在BMS系統的授權下,可通過互聯網和****大廈局域網瀏覽和查詢上述信息。
4) 綜合保安監控管理系統(SMS)
綜合保安監控管理系統功能包括:安防報警、巡更管理,閉路電視監控,等綜合安防報警及監控管理。
閉路電視監控系統功能包括:閉路電視監控、雲臺控制、視頻矩陣切換、報警聯動、數字硬盤錄像、圖像信號網絡傳輸等。
5) 公共廣播系統(SMS)
公共廣播系統功能包括:背景音樂、緊急廣播聯動、物管通知等。採用分區廣播的的工作方式,並可以和****大廈內部專業通訊調度系統聯網工作。
6) “一卡通”管理系統(ICMS.net)
****大廈“一卡通”管理系統功能:****大廈員工卡發放、身份識別、來訪者管理、辦公室門禁會議室門禁、停車場管理、員工考勤、食堂餐飲消費、專業設備使用內部覈算等。並預留與****大廈財務系統數據庫系統集成的通訊接口。
停車場管理系統功能包括:員工車輛管理、停車場車位管理、車輛影像識別管理、停車場安全管理。
門禁系統功能包括:感應卡****大廈出入口門禁管理、樓層及辦公室門禁管理。
7) 綜合佈線系統(PDS)
****大廈綜合佈線系統包括:在****大廈內的管線敷設,綜合弱電室、間、井,以及樓層配線箱安裝,****大廈內計算機網絡(有線、無線)、電話等系統的管道預埋及線路敷設。
****大廈內部計算機網絡考慮在樓羣範圍內做全方位的光纖預留,同時輔以提供高質量高帶寬保證的雙絞線(不低於6類)的敷設,要確保寬帶網絡到達數據流所經過的每一桌面系統。滿足物業管理自動化對於網絡佈線的要求。
****大廈寬帶網絡系統功能(含寬帶網絡設備)包括:****大廈局域網絡(桌面系統不低於1000M,部分區域端口帶寬要求千兆甚至更高)。****大廈無線局域網絡。寬帶網絡作爲****大廈信息系統的神經,應分佈於****大廈樓羣的各個角落,某些線纜不易到達或不方便敷設線纜的區域,採用無線網絡系統與主幹寬帶網絡進行有效的配合和聯網,達到在****大廈內實現寬帶網絡的全面覆蓋。
8) 衛星及有線電視系統(CATV)
電視衛星及電纜電視系統功能包括:通過雙向電視傳輸網絡,接收衛星電視節目,本地電纜電視節目,****大廈自辦電視節目,預覽編播節目。通過機頂盒實現網絡瀏覽,信息查詢,網絡教育,網絡遊戲,VOD點播等。
CATV系統作爲****大廈專業技術系統考慮,要保證CATV系統工藝管線預留及線纜敷設。
3. 智能化應用系統設計及技術應用要求
3.1 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統(BMS)
3.1.1 設計要求
根據國標GB/T50314-2000《智能建築設計標準》甲級智能化系統設計規範要求,****大廈同時參照目前正在由國家建設部、國家信息產業部、國家科技部、國家技術監督局聯合編制的《建築及住宅社區數字化技術應用標準》的相關內容及技術應用要求實施。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統可通過互聯網和****大廈局域網瀏覽和查詢以下系統集成信息。
1) 綜合信息系統集成內容:
l 網絡化ASP.net信息交互網站;
l 網絡化樓宇機電設備監控管理系統;
l 網絡化智能照明系統;
l 網絡化綜合保安管理系統;
l 網絡化身份識別“一卡通”管理系統;
l 網絡化消防報警監控系統;
2) 智能化集成管理功能要求:
l 支持網絡瀏覽器用戶通過****大廈ASP.net交互網站,對****大廈物業及設施管理,綜合安防及機電設備監控管理,門禁及“一卡通”管理、消防報警監控管理與****大廈BMS/SQL數據庫進行網絡連接和數據同步,爲****大廈網絡用戶提供互聯網絡信息交互的支撐環境。
l 提供物業及設施管理運營支撐,提供物業管理人員網絡管理的環境。
l 支持管理中心安防監控及設備管理維修人員在授權下,通過互聯網絡監視報警狀態和設備運行狀態,以及查詢設備運行數據。
l 提供門禁及“一卡通”系統(ICMS.net)網絡信息查詢支撐,支持用戶通過互聯網絡查詢“一卡通”服務內容、使用記錄、以及個人歷史消費金額。
l 對各機電子系統進行統一的監測、控制和管理-集成系統將分散的、相互獨立的智能化子系統,用相同的環境,相同的軟件界面進行集中監視。各部門以及管理員可以通過自己的桌面計算機進行監視;可以看到環境溫度、溼度等參數,空調、電梯等設備的運行狀態,建築的用電、用水、通風和照明情況,以及保安、巡更的佈防狀況,消防系統的煙感、溫感的狀態等等。這種監控功能是方便的,可以以生動的圖形方式和方便的人機界面展示你希望得到的各種信息。
l 實現跨子系統的聯動-智能化系統實現集成以後,原本各自獨立的子系統在集成平臺的角度來看,就如同一個系統一樣,無論信息點和受控點是否在一個子系統內都可以建立聯動關係。這種跨系統的控制流程,大大提高了建築物的自動化水平。例如:當有人上班進入辦公室,用智慧卡開門時,樓宇自控系統將辦公室的燈光、空調自動打開,保安系統立刻對工作區撤防,門禁、考勤系統能夠記錄上下班人員和時間,同時CCTV系統也可由攝像機記錄人員出入的情況。當建築物發生火災報警時,樓宇自控系統關閉相關空調電源,門禁系統打開房門的電磁鎖,CCTV系統將火警畫面切換給主管人員和相關領導,同時停車場系統打開柵欄機,儘快疏散車輛。這些事件的綜合處理,在各自獨立的智能化系統中是不可能實現的,而在集成系統中卻可以按實際需要設置後得到實現,這就極大地提高了本工程智能建築的集成管理水平。
l 提供開放的數據結構,共享信息資源-隨着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高度發展,信息環境的建立及形成已不是一件困難的事。雖然系統產品供應商們正在努力制訂各種應用層次的通訊協議標準,在目前條件下,真正限制信息系統發展的是不同數據類型之間的信息交換或者說是系統之間的通訊接口。如果集成信息系統無法得到需要的數據,就不能發揮有效的作用。智能化系統控制着建築物內所有的機電設備,包括:空調系統、照明系統、廣播系統、安保系統、消防系統等等,傳統上各系統自成體系工作,並不和外界交換信息。由於數據結構、通訊格式的不同,集成系統無法採集所需的資料,用戶花費大量資金、心血建立的監控系統、物業管理系統、設備維護系統、決策輔助系統等等就不能發揮應有的潛在能力。智能化建築集成管理系統將真正解決這樣的數據、信息交換問題。它建立一個開放的工作平臺,採集、轉譯各子系統的數據,建立對應系統的服務程序,接受網絡上所有授權用戶的服務請求,即實現了數據共享。這種網絡環境下的分佈式客戶機/服務器結構使集成信息系統充分發揮其強大的功能。
3) 數字化綜合信息服務功能要求(備選):
l 提供****大廈綜合信息查詢;
l 提供****大廈電視節目信息查詢;
l 提供電子教學及圖書資料庫;
l 提供職員使用設備與固定資產數據庫;
l 提供****大廈視頻VOD點播服務:
3.1.2 技術應用要求
l 以系統集成,功能集成,網絡集成和軟件應用集成等多種集成技術爲基礎;
l 採用在Intranet網絡安全保護模式下基於WEB的系統運行和操作平臺;
l 運用標準化,模塊化以及系列化的COM/DCOM和OPC開放性設計,使其具有信息系統與自動化監控系統集成的能力;
l 通過Internet/Intranet聯接中央信息管理層、區域監控管理層二層網絡結構;
l 通過統一、直觀的瀏覽器操作界面,以實現統一監視、控制和管理的功能;
l 網絡化智能化集成管理模式可以使信息和任務共享,控制相對分散獨立,硬件配置靈活,軟件組態方便的並行處理分佈式計算機系統的結構模式;
l 現代化的開放型分佈式處理的集成管理系統基於WEB方式,它監控多種分佈式系統,像空調自控、防火與保安,並且可以使用開放的標準協議把其它公司的產品集成到****大廈BMS平臺之上,用戶可以通過Web瀏覽器與其中嵌入的Java Applet或ActiveX/DCOM組件進行交互式訪問。採用符合工業標準的操作系統、網絡系統、網絡數據庫和圖形系統。通過分佈式組件生成同類的"單一窗口"供樓宇自動化BAS系統使用,在設計上充分考慮到技術未來的發展。開放式網絡數據處理,以及Web瀏覽器技術,實現****大廈一體化的信息共享、網絡融合和功能協同。
3.1.3 集成範圍說明
智能化建築集成管理系統監控和管理的對象包括
樓宇設備自動化系統(BAS)(包括冷凍站系統、空調通風系統、電力系統、給排水系統、電梯系統等)、
智能照明系統、
公共安全防範系統(SAS)(包括防盜報警系統、電視監控系統、巡更系統等)
一卡通系統(包括:門禁系統、停車場管理系統等)、
火災自動報警與消防聯動系統(FAS)。根據各類設備所要完成的功能,智能化建築集成管理系統由對應的各分監控界面組成,它們相對獨立工作,完成各系統的監測和控制任務。
3.2 智能物業管理系統(IPMS.net)
3.2.1 設計要求
根據國標GB/T50314-2000《智能建築設計標準》甲級智能化系統設計規範要求,同時參照目前正在由國家建設部、國家信息產業部、國家科技部、國家技術監督局聯合編制的《建築及住宅社區數字化技術應用標準》的相關內容及技術應用要求實施。****大廈智能物業管理系統可通過互聯網和****大廈局域網瀏覽和查詢以下系統集成信息。
- 房產管理:
對受託管理的房屋和設施接管、驗收,爲入住單位建立檔案進行使用管理。提供房屋租賃、調換房屋等業務管理和服務,及環境管理和綠化管理等。
- 房屋維修與保養管理:
依據國家對房屋維修管理的有關規定和****大廈的實際情況,制定出房屋的修繕計劃。物業管理中心隨時檢視建築及房屋的應急維修要求,當接到部門單位維修請求後,物業管理中心先確定維修任務類型和維修工作人員,並通知有關維修人員到位。並將維修結果、房屋使用部門單位反饋信息記錄於維修檔案數據庫中。
- 收費管理:
建立統一財務覈算及收費管理,主要包括水、電收費,房租、停車費、保安、衛生、有線電視等。由管理中心建立****大廈內部門單位獨立覈算的收費記錄數據庫。收費方式可以採用銀行住戶戶頭自動劃撥,也可接合“一卡通”綜合應用系統,實現****大廈內的網絡化電子財務結算體系。
- 公共設施管理:
****大廈設施管理,主要是對大廈內機電設備(包括智能化系統設備與器材)運行及故障報警數據實施統計和管理,建立機電設備定期維修和保養登記記錄數據庫,建立機電設備及器材產品檔案資料庫和採購廠商信息庫,建立****大廈機電設備及器材備品備件庫存數據庫。
- 網絡化智集成管理:
通過****大廈信息系統集成平臺,實現****大廈綜合物業及設施管理信息、安防與設備監控信息、辦公信息的共享和交互。進一步增強****大廈各行政及業務管理部門的綜合管理和服務信息化、網絡化、自動化的能力。
3.2.2 技術應用要求
1) 採用基於信息化、網絡化、自動化技術的管理平臺,將****大廈內的綜合安全報警(SMS)、樓宇自動化控制系統(BAS)、停車場管理系統(CPS)、感應卡“一卡通” 系統(ICS)、以及物業管理信息綜合和交互。利用現代智能化集成管理化科技改造傳統的物業及設施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大廈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統所提供的動態監控信息和寬帶網絡來支持與提升物業管理的現代化水平,同時反過來應用物業管理的專業化、規範化、標準化來強化對****大廈智能化系統的有效管理。
2) 智能物業管理系統應用現代高科技的主流技術,即信息與網絡科技(IT&LAN)和自動化技術,將****大廈物業管理與監控報警及管理集成於綜合的自動化監控和信息交互平臺上。實現具有集成、交互能力的動態的智能化物業管理模式,爲現代化****大廈的管理者和使用者提供高效率和完善與多樣化的服務,實現低成本的管理費用。
3) 智能物業管理系統軟件的設計功能目標完全基於****大廈內部局域網,通過B/S方式來實現整個網絡化的綜合物業管理信息的交互、綜合和共享,以及各信息服務系統基於XML和Web.net集羣的協同工作。實現統一的人機界面和跨平臺的數據庫訪問。真正做到局域和遠程物業管理的實時監控,信息與數據資源的綜合共享;****大廈內部用戶通過****大廈局域網實現物業管理信息查詢和物業維修、投訴、申請等資料的提交與交互。
4) 智能物業管理系統採用Internet/Intranet網絡方式,以TCP/IP 協議爲基礎,以瀏覽器和網絡數據庫爲核心應用,構成****大廈智能物業及設施管理全系統內統一和便捷的信息交互平臺,****大廈內各個監控與自動化應用系統的實時運行信息可通過網關上傳到****大廈智能物業管理中心的服務器上,****大廈各行政及業務職能部門領導和管理員均可以在授權下通過Web工具方便地瀏覽****大廈內部網Intranet上豐富的信息資源,包括安防及樓宇自動化控制系統,以及應用系統設備的實時運行工況。在網絡安全認證下,物管人員可通過Internet和Intranet查詢、編輯、瀏覽、下載與物業及設施管理相關的信息和資料。通過開放數據庫技術(預留功能),將****大廈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統(BMS)數據庫、企業資源(ERP)與辦公自動化系統(OAS)數據庫與智能物業及設施管理數據庫互聯,向****大廈物管部門提供智能化監控系統動態信息和實時數據,以及各智能化應用系統的報警及設備運行相關數據,爲****大廈物業及設施進行現代化科學的管理,提供全面的信息和數據的支撐。
3.2.3 方案設計說明
物業管理系統至少應包括以下子系統:空間管理、客戶檔案、收費管理、維修管理、設備管理、客戶服務管理、環境管理、保安消防管理、物料管理、行政人事管理、文檔管理、系統管理。
一、空間管理子系統
空間資源管理子系統主要是對管理區、大樓、房屋、停車場、管理區附屬設施、房產大修計劃、房產大修情況等信息進行管理。可打印出的報表有:空間資源統計表、空房統計表、房產大修安排表、房產大修情況統計表等。
二、客戶檔案管理子系統
客戶檔案管理子系統主要是對業主、居民、租賃戶、客戶車輛情況、客戶裝修申請、押金的收取及退還、違章罰款記錄錄入、出入證發放等信息進行管理。可打印出的報表有:業主花名冊、管理區常住與暫住人口統計表、客戶裝修情況統計表、客戶裝修收取押金清單、客戶自有車輛清單。
三、收費管理子系統
抄表數據錄入:對當期客戶的水、電、氣等的抄表結果進行錄入。若有遠程抄表系統連接可進行直接採集錄入。
收費業務月結:對上月的客戶收費信息進行彙總、計算滯納金,同時生成本月客戶應收費信息。
物管收費管理:對客戶的水費、電費、物管費等每月定期收取的費用進行收費,並打印收款收據。
日雜收費管理:對客戶的停車費、出入證費、違章罰款等不定期交費進行收取,並打印收款收據。
銀行託收管理:可用電子郵件方式,將客戶的應收款列表送至銀行進行託收,並可將銀行的回款信息導入數據庫。
可打印出的報表有:日交費統計表(分類、明細、班次)、物管應收費明細表、催費通知單、物管收費收據、日雜收費收據、物管收費統計表、銀行託收情況統計表、欠費情況統計表、物管應收費分類統計表等。
四、維修管理子系統
維修管理子系統主要是對物業運營過程中的維修進行全流程(登記、審批、派工、領料、反饋、統計分析)管理。可打印出的報表有:維修派工單、維修情況統計表年月維修用料統計表等。
五、物料管理子系統
物料管理子系統主要是對物業公司常用物料、工具等進行全流程(採購、入庫、領用、借用、盤點、報損、統計分析)管理。可打印出的報表:物料採購計劃統計表、物料入庫情況統計表、物料領用情況統計表、物料借出情況統計表、在庫物料清單、物料盈虧登記表、物料報損統計表等。
六、客戶服務管理子系統
客戶投訴管理:對投訴進行管理是各物業管理公司提供優質服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該模塊協助對投訴人、投訴對象、內容、處理意見和客戶投訴處理的滿意程度進行有效的分類管理。
客戶意見管理:對客戶日常對小區管理等各方面提出的意見、建議進行分類管理,並對整改措施及結果進行登記。
大廈服務管理:對客戶提出的有償服務要求如:訂報、送奶等進行登記,並對執行結果進行跟蹤。
七、行政人事管理子系統
組織機構管理:管理公司、部門的檔案信息,同時對員工檔案從員工的招聘、任用到員工的離職進行全面有效的管理,詳細記錄員工的個人資料和在職培訓等資料。
會議記錄管理:對公司各種會議的計劃、組織、召開情況進行分類登記管理。
活動安排與公告管理:記錄大廈活動的組織人、參加人、活動內容、活動場地等內容,便於對大廈活動進行統一管理。 同時對在網上發佈的公告進行維護。
工作計劃管理:對公司、部門的工作計劃進行登記,查詢管理。
辦公用品管理:對公司的辦公用品進行全流程(採購、分發、統計)管理。
日常費用支出管理:登記公司各部門日常費用支出計劃、實際支出情況,以便於統計查詢。
八、設備管理子系統
設備檔案管理:對設備的原始資料、臺帳、附屬設備、備忘錄、規章制度進行管理。
設備運行管理:對設備的運行參數記錄、運行時間、運行故障進行管理。
設備保養管理:對設備保養計劃、保養記錄、保養檢查記錄進行管理。
設備維修管理:對設備的維修及其備件的更換進行管理。
九、環境管理子系統
環境保潔管理:對各保潔區保潔員的工作安排、工作情況以及保潔檢查結果進行記錄,以及保潔區的環境消毒進行管理。
環境綠化管理:對管理區內種植植物的種類、澆水間隔、施肥間隔、責任人等進行登記管理,同時對綠化植被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提高植被成活率。
十、保安消防管理子系統
保安巡查管理:記錄保安巡查排班,在巡查過程中所發生的事件及處理結果。登記重大違章事件,並記錄違章的處理情況。
保安器械管理:對保安所配備的器械進行登記,以便於查詢。
消防管理:對管理區內消防器材配備、消防事故情況、消防演習情況進行登記管理。
十一、文檔資料管理子系統
公司文檔管理:對上級下達、公司、部門抄送和本部發出的各種辦公文件和檔案進行有效的管理和存放,便於以後查找和查詢。
規章制度管理:對公司的各種規章制度進行分類管理。
圖紙資料管理:對物業管理公司的各種工程圖紙和圖書資料進行管理。
十二、系統設置管理子系統
系統設置管理子系統主要是對常用基礎數據的維護,以及本系統使用用戶的創建及其授權進行管理,還有智能設備數據採集的配置管理。
3.2.4 系統配置要求
1) 軟硬件配置
硬件平臺:
服務器:可選擇PC服務器或小型機;
客戶機:可選擇PIII以上PC機。
軟件平臺:
操作系統:WindowsNT/2000、UNIX、Linux
Web服務器:支持JSP/SERVLET的Web Server 或Application Server
數據庫:Oracle8
客戶機:IE5.0以上
2) 功能要求
Ø 採用J2EE技術開發,能夠使物業管理業務系統與社區電子商務系統無縫集成(或整合應用)。傳統C/S結構的應用,無論是安裝、配置還是升級都需要在所有的客戶機上實施,而B/S結構的應用,一般只需安裝、配置在服務器上,在客戶機上的工作較少,因此降低了用戶的管理成本。
Ø 採用大型關係型數據庫可處理大容量數據和歷史數據,具有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Ø 基於瀏覽器/服務器(B/S)體系結構,全面支持Internet/Intranet/Extranet
Ø 採用分佈式處理,減少系統部署和維護費用,降低系統整體擁有成本(TCO)
Ø 服務器可以適用多種操作系統平臺(WindowsNT/2000、Unix、Linux等)
Ø 客戶端採用瀏覽器操作界面,操作便捷,易學易用
Ø 實時網上物業管理服務使信息傳遞快捷暢通
Ø 全面的統計分析及時提供決策依據
Ø 各項費用自動計算減少工作差錯與負擔
Ø 自動控制各項費用收繳情況,保證公司利益
Ø 完整的設施維修保養檔案提高管理水平
3.3 樓宇自動化控制系統(BAS)
3.3.1 設計要求
根據國標GB/T50314-2000《智能建築設計標準》甲級智能化系統設計規範要求,同時參照目前正在由國家建設部、國家信息產業部、國家科技部、國家技術監督局聯合編制的《建築及住宅社區數字化技術應用標準》的相關內容及技術應用要求實施。樓宇自動化控制系統功能包括:網絡化設備監控節能管理平臺、空調系統監控、送排風系統監控、給排水設備監控、變配電設備監控、電梯運行監控。對樓宇自動化控制系統提出以下設計要求:
設計方案應採用瀏覽器/服務器(B/S)結構的網絡化樓宇自動化控制系統管理的軟件版本,並可通過互聯網絡對****大廈內的空調系統、給排水系統、變配電系統以及電梯等機電設備進行工作狀態的實時監視和必要的控制,實現公共設備的***優化管理並降低故障率。
1) 樓宇自動化控制系統系統基本功能設計要求:
l ****大廈內公共建築物內的空調設備和冷、熱源設備的運行狀態顯示、控制、參數設置、查詢、故障報警的監控與節能運行管理;
l ****大廈內給排水設備運行狀態顯示、控制、參數設置、查詢、故障報警的監控與節能運行管理;
l ****大廈內生活水箱、中水箱、污水池的水位高低狀態的監測;
l 送排風機電設備的運行狀態顯示、控制、參數設置、查詢、故障報警的監控與節能運行管理;
l ****大廈內變配電設備與電力供應狀態顯示、參數設置、查詢、故障報警的監控與節能運行管理;
l ****大廈內電梯運行狀態的顯示、故障報警的監控與節能運行管理;以及停電時的緊急狀態處理;
l 遠控風機盤管的啓停和監視運行狀態。
3.3.2 技術應用要求
l 通過BAS樓宇自控系統建立****大廈空調及冷熱源設備、給排水設備、變配電及照明設備、電梯設備監控管理。實現由****大廈樓宇自動化控制系統管理中心對****大廈內各種機電設備進行全方位的監視、控制,以及各設備間的聯動控制和節能管理。
l 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統通過開放接口實現管理中心和BAS樓宇自控系統集成,實現對各機電設備的運行狀態進行監視和必要的控制,並對系統報警信息數據進行顯示和紀錄,建立機電設備運行數據管理資料庫。
l BAS樓宇自控系統具有實時處理和紀錄故障報警信息,以及聯動自動聯絡設備維修人員移動通訊設備的能力。
l BAS樓宇自控系統具有通過電話網絡和互聯網絡將設備故障報警信息傳送到物業管理中心及相關設備維修部門和設備供應商的能力。智能物業及設施管理人員及相關設備維修部門和設備供應商也可以通過網絡在授權下監視和查詢與設備故障報警相關的信息,以及相關設備運行的歷史數據和維修保養的記錄資料。
3.3.3 方案設計說明
對機電設備運行監控內容如下:
1、冷源系統包含的設備由3臺製冷機、4臺冷卻水循環泵、9臺冷凍水循環泵(採用二次回水方式,一次泵爲定流量系統,二次泵四用一備,變流量系統)、3座冷卻塔、補水泵補水箱等組成;熱源系統包括2臺換熱器。
(1) 對冷源系統監控如下:
l 監測製冷機運行狀態、故障報警、手自動狀態,水流狀態,並控制啓停;
l 監測冷凍水一次循環泵的運行狀態、故障報警、手自動狀態,水流狀態,並控制啓停;
l 監測二次冷凍泵變頻器故障,變頻控制水泵的轉速和控制變頻器啓停;
l 監測冷卻水循環泵的運行狀態、故障報警、手自動狀態,水流狀態,並控制啓停;
l 監測冷卻塔風機的運行狀態、故障報警、手自動狀態,並控制啓停;
l 監測冷卻塔風機變頻器故障,變頻控制風機轉速並控制變頻器啓停;
l 測量冷凍水供/回水之間的壓差;
l 測量冷凍水供/回水溫度;
l 測量冷卻水供/回水溫度;
l 測量冷凍水回水流量;
(2)對熱源系統監控如下:
l 監測熱水循環泵的運行狀態、故障報警、手自動狀態,並控制啓停;
l 測量換熱器一次側回水流量,統計大樓消耗熱能量;
l 測量換熱器一次側供、回水溫度;
l 測量換熱器的二次側進、出水溫度;
l 測量換熱器二次側的進、出水壓力;
l 對一次側熱水閥的調節。
2、商場、職工餐廳等公共空間採用低速風管全空氣空調系統,本工程共有空調機組19臺;監控內容如下:
l 監測送風機手/自動轉換狀態,故障報警;
l 控制送風機的啓停;
l 監測送風機運行狀態;
l 測量水盤管表面溫度,監測防凍開關的狀態;
l 調節新/迴風閥門開度(AO);
l 送/迴風溫、溼度監測;
l 室外溫、溼度監測;
l 過濾器兩側壓差檢測,淤塞報警;
l 控制安裝於水盤管回水側的二通電動調節閥(AO);
3、辦公、餐廳的單間、小的精品店等採用風機盤管加新風的空調方式,本工程共有新風機組31臺;監控內容如下:
l 監測風機手/自動轉換狀態,故障報警;
l 控制風機的啓停;
l 監測風機運行狀態;
l 監測防凍開關的狀態;
l 過濾網淤塞報警。
l 根據風機運行狀態聯動控制新風閥門(DO);
l 送風溫溼度監測;
l 控制安裝於水盤管回水側的二通電動調節閥(AO);
4、送、排風機,補風機共有37臺,並檢測地下車庫CO含量;
l 控制風機的啓停;
l 監測風機運行狀態、故障報警,手自動狀態;
l 地下停車場進行一氧化碳含量檢測。
5、給水系統主要包括生活熱水、採暖熱水、生活水箱以及相應的水泵組。排水系統包括7個集水池和相應的排污泵,監控內容如下:
l 監測生活水箱、集水坑的啓泵、停泵液位;
l 監視熱水系統的溫度;
l 根據控制要求當達到高液位時停止水泵;
l 根據控制要求當低於低液位時啓動水泵;
l 監視各水泵的運行狀態、故障報警;
6、對大廈內變配電設備進行監控,內容如下:
l 監測低壓進線開關狀態,故障報警;
l 監測母聯斷路器狀態,故障報警;
l 監測低壓進線三項電壓,電流;
l 監測低壓進線頻率;
l 監測低壓進線有功無功功率;
l 監測低壓進線有功無功電能;
l 監測低壓進線功率因數;
l 監測變壓器溫度,高溫報警;
7、****大廈共有電梯11部,考慮到安全性上的需要,樓宇自控系統對電梯設備只進行監視,而不參與控制,其具體的監控功能如下:
l 監測電梯運行狀態;
l 監測電梯故障報警;
8、聯網控制風機盤管的啓停和監視運行狀態和室內溫度。
9、根據室內外環境溫溼度和照度自動或手動控制電動幕窗開啓和關閉。具體數量待甲方確定。
樓控系統總監控點1213個。
具體點表見附表1。
3.3.4 系統功能
1、創造舒適環境
爲使用者創造一個安全、方便、舒適、高效率、高品質的人工環境。
2、降低運營能耗
對耗能大戶如暖通空調、冷熱源裝置等機電設備嚴格進行監控、以節約能源、降低運營成本。
3、保障設備的安全
把樓內的機電設備納入樓宇機電設備自動管理系統(BMS)內,以實現對每一臺設備的在線實時監控並進行科學的管理,確保各類機電設備的安全、可靠地運行並得到及時維護延長其使用壽命。
4、實現物業管理現代化
BAS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對機電設備實現優化管理,達到自動化、智能化,從而實現優化物業管理,在合理的投資下儘量提高建築物的智能化與現代化的形象,以求***大的經濟效益。
5、爲系統集成奠定基礎
採用國際標準(ISO16484-5)開放型協議的BA產品,爲樓內其它弱電系統的集成提供軟件、硬件平臺。
3.3.5 主要設備的配置及技術要求
3.3.5.1、系統功能要求
(1) 管理層網絡
採用星型的網絡拓撲結構來構成局域網,支持TCP/IP協議,能夠提供基於Internet的遠程管理解決方案。
設備的遠程監控無需通過中央操作站軟件,系統可採用小型服務器的方式對被控設備實現直觀的和動態的監控。
應容易實現與建築物中其它相關係統和獨立設置的智能化系統之間的數據通信、系統集成以及與其它廠商設備和系統的聯接。
通過這層網絡能夠把BAS 所有監控信息及時地反饋到中央站,而中央站系統也可通過網絡傳送程序、指令等到有關設備。
應提供OPC或DDE的第三方接口軟件。
數據傳輸速率不得低於10Mbps。
(2) 現場層網絡
系統採用開放式控制系統,系統採用遵循BACNET通訊協議的控制器。
控制器具有16位CPU ,並且A/D和D/A轉換分別率不少於12位。
中央站可以通過這層網絡把信息傳送到任何指定的控制器。
所有分站應以同等地位即點到點方式彼此互通信息。
3.3.5.2、系統組態技術要求
(1) 採用分佈式計算機監控與管理的集散型控制系統
功能分級,軟件與硬件分散配置
監控管理功能集中於中央站和有相當操作級別的終端,以IE界面模式管理設備,實時性強的控制和調節功能由分站完成。
中央站停止工作不影響分站功能和設備運轉,局域網絡控制也不應因此中斷。
(2) 採用局域網絡技術
(3) 系統應通過設立監控中心來監視、控制和管理整個系統
3.3.5.3、系統硬件技術要求
(1) 監控中心硬件配置要求
投標單位應提供中心的整套設備、材料和相關附件
① 監控中心應有以下硬件構成
中央站(管理計算機)
通用通信接口網卡設備
報表和彩色圖形打印機
不間斷電源(1個小時以上)
相關硬件
② 中央站配置
應採用P4計算機,有容錯備份能力
P4/2.8GHZ 以上微機處理器
80Gbyte以上硬盤
帶光驅和軟驅
內存不少於256MByte
局域網卡(10/100Base T)
彩色17″純平CRT,分辨率1280X1024
③ 針式打印機
(2) 直接數字控制器(DDC)配置要求
能獨立運行
遵循BACNET通訊協議
可自由編程
控制器的手操作器能夠進入系統網絡,查詢網絡所有控制器的狀態
控制器軟件全部採用先進的圖形化編輯工具並且具有模擬測試功能
模塊化設計
具有可脫離中央站主機獨立運行和聯網運行能力
具備不同的輸入/輸出模塊
DDC時鐘在斷電時應有電池供應
當外電重新供應時,DDC能自動恢復正常工作
3.3.5.4、系統軟件要求
(1) 系統軟件應至少包括以下部分
操作系統
中央控制軟件
節能管理軟件
診斷軟件
應用編程軟件包
(2) 系統軟件的基本要求
系統軟件的價格不受監控點數的限制,便於用戶以後系統的擴容
中央站軟件可根據需要靈活配置,並能滿足系統集成的需要
系統軟件符合開放系統的標準
系統平臺應具備網絡管理、標準網絡協議(TCP/IP)、遠程通信管理以及符合計算機技術發展趨勢的要求
軟件能提供各種豐富的應用開發能力,例如:OPC、DDE、ODBC
3.3.5.5、終端設備的要求
要求投標方必須選擇與本系統配套的傳感器,並對其性能、質量負責。
(1)溫度傳感器
溫度傳感器的技術指標規定如下:
精度: ≤土l℃
測量範圍 -20℃~100℃
(2)溼度傳感器
精度: ≤±5%R.H.
測量範圍 10%~90%R.H.
(3)兩通閥
兩通閥體的技術指標規定如下:
閥杆/活塞/基座材料: 不鏽鋼
控制特性: 具有等百分比特性
3.4 防盜報警系統
3.4.1 設計要求
根據國標GB/T50314-2000《智能建築設計標準》甲級智能化系統設計規範要求,同時參照目前正在由國家建設部、國家信息產業部、國家科技部、國家技術監督局聯合編制的《建築及住宅社區數字化技術應用標準》的相關內容及技術應用要求實施。對防盜報警系統提出以下設計要求:
1) 防盜報警子系統功能設計要求:
l 24小時監控,全面設防,無盲區和死角;
l 探測器具有抗天氣環境幹擾和溫度變化的能力;
l 防區劃分可確定報警的準確位置;
l 報警採用主動紅外對射和視頻報警相結合的報警邏輯確認,降低誤報率。
l 報警監控管理中心可操作控制報警區域現場前端設備(如照明燈)狀態的恢復;
l 夜間當發生報警時,可聯動報警區域照明燈(探照燈)的自動開啓;
l 當發生防盜報警時,報警監控管理中心閉路電視圖象監視屏上立即彈出與報警點相關的攝象機圖象信號,值班安防人員可以通過操作雲臺和可變鏡頭監視周界報警區域的人員活動情況,同時自動進行聯動圖像的錄象;
l 實現****大廈內巡更路線的設定和修改;
l 實現巡更時間的設定和修改;
l 在****大廈重要安全防範地區設置巡更管理點;
l 在****大廈重要管理部門設置防盜及安全報警裝置;
2) 報警監控管理中心功能設計要求:
l 報警監控管理中心具有語音、警燈和警笛的報警提示功能;
l 報警監控管理中心計算機終端通過顯示電子地圖識別報警區域、報警狀態;
l 報警監控管理中心可實現報警信息(包括:語音、文字、圖像)、報警狀態和報警時間的記錄;
l 報警監控管理中心記錄巡更安防員的“巡更到位”時間,巡更不到位記錄及提示,以及打印巡更資料,可通過遠程方式查詢巡更資料;
l 報警監控管理中心記錄各讀卡機門禁狀態和持卡人出入門禁的記錄信息;
l 將****大廈防盜報警信息、閉路電視監控信息、門禁管理信息、以及****大廈火災報警系統信息集成到統一的BMS計算機監控管理界面上進行監視、操作、控制和記錄。
l 實現統一的報警數據庫管理。報警數據庫記錄內容:包括報警信息的時間、地點、報警探測器類別、報警狀態、報警狀態恢復時間、報警確認時間、報警確認人姓名、報警處理結果,以及相關報警聯動的圖像信息,聯動控制設備的啓停時間和運行狀態的記錄信息。
l 安全防範報警信息可以通過電話與互聯網絡傳送到****大廈物業及設施管理中心和遠程的專業安防監控管理中心(如:110報警中心或當地公安機關)。遠程用戶可以在授權下通過互聯網絡查詢****大廈安全防範系統報警數據庫中的相關報警信息和圖像資料。
3.4.2 技術應用要求
設計應採用瀏覽器/服務器(B/S)結構的保安監控管理的軟件版本,並可通過互聯網絡對安防報警進行監控。
l 建立****大廈周界防衛報警、巡更管理、閉路電視監控、門禁管理、車輛管理、 公共廣播系統,以及火災報警系統信息集成監控平臺(BMS)。將****大廈安全報警監控工作站與上述各安防子系統設備聯網,實現由****大廈報警監控中心對****大廈內部安全防範進行全方位監視、控制,以及各安防子系統間的報警聯動響應。
l 綜合保安管理系統能對各安防報警設備的運行狀態進行監視和控制,對系統報警信息數據進行顯示和紀錄,並上傳至****大廈信息集成(BMS)數據庫中。
l 綜合保安管理系統具有實時處理報警信息,聯動報警圖像記錄,以及照明和音響設備聯動控制的能力。
l 綜合保安管理系統具有通過電話網絡和互聯網絡將報警信息傳送到****大廈物業及設施管理中心以及公安機關的能力。物業及設施管理人員和公安機關也可以通過互聯網絡在授權下監視和查詢報警信息。
3.4.3 方案設計說明
防盜報警系統在5~29層的電梯廳設置雙鑑探測器,可以與在電梯廳的監控攝像機和智能照明聯動。青遠自用辦公區重要房間考慮6個預留緊急報警點位。
本系統共選用雙鑑探測器(微波+紅外)爲55套。
具體點表見附表4。
3.4.4 設備性能及技術要求
3.4.4.1、報警探測器
牆裝報警探測器採用微波/紅外雙鑑探頭,探測範圍不小於10m×10m;
探測器應具有外殼防拆保護。
報警探測器應符合國標GB10408.6-91、GB10408.5-89的技術要求。
3.4.4.2、報警主機
報警主機***大防區擴展數量不小於128個。本期報警控制器接入55個報警探頭,可以通過電話線接入安全防範主管單位的報警中心,實現報警聯網。
報警擴展器應符合國標GB12663-90《防盜報警控制器通用技術條件》的要求。
3.4.4.3、線纜及電源
探測器信號線採用不小於0.3mm2線纜,電源DC12V在末端從AC220V經變壓取電。
3.5 閉路電視監控系統(CCTV)
3.5.1 設計要求
根據國標GB/T50314-2000《智能建築設計標準》甲級智能化系統設計規範要求,同時參照目前正在由國家建設部、國家信息產業部、國家科技部、國家技術監督局聯合編制的《建築及住宅社區數字化技術應用標準》的相關內容及技術應用要求實施。閉路電視監控系統功能包括:電視監控、雲臺控制、視頻矩陣切換、報警聯動、數字錄像。對閉路電視監控子系統提出以下設計要求:
1) 閉路電視監控子系統基本功能設計要求:
在車庫入口保安管理中心建立分控系統,可以實時監視車場情況。根據****國際大廈各層使用性能的不同,對各層的監控採用不同的方式。地下1~3層以車庫爲主,我們設計的主要監控範圍爲所有的停車位、車道和車道拐角處;在1~4層以大廳和商場爲主,設計的主要監控範圍爲首層大廳、電梯廳和樓梯口,主要用於觀察人員進出商場和大樓的情況;在5層以會議和洽談室爲主,監控範圍爲電梯廳和樓梯口,主要用於觀察人員進出情況,6~29層爲出租和自用部分,監控範圍爲電梯廳,用於觀察人員進出本層情況。總上所述本次監控範圍有大樓的出入口、首層大廳、地下車庫、電梯轎箱、電梯廳、樓梯口等重要場所,以上區域進行全天候的監控,以掌握上述區域的人員活動情況,在特殊情況下可爲消防系統的運行提供監視手段。中控室暫設置在首層樓控值班室內,控制室內需要配置矩陣切換主機,顯示和記錄部分採用監視器和數字硬盤錄像機。
3.5.2 相關技術指標
對監控室的要求:
使用面積不應小於20平米,室內溫度要求在16—28℃,相對溼度宜爲40%—65%,環境噪聲應較小,並有必要的安全和消防設施。控制櫃正面距牆淨距大於1.2米,背面、側面距牆大於0.8米。
供電電源:
要求安全可靠,採用220V、50Hz單相交流電源,電壓偏移應小於10%。
防雷與接地:
整個接地系統宜採用一點接地方式,接地導線應採用銅芯導線,接地電阻不得大於4Ω,但系統採用共同接地網時,其接地電阻不得大於1Ω。
管線敷設:
採取穿管敷設或線槽的敷設方式。電纜與電力線平行或交叉敷設時,其間距不得小於0.3米;與通訊線平行或交叉敷設時,其間距不小於0.1米。
系統的設計指標:
圖像質量按五級損傷制評定,圖像質量不應低於8分。圖像水平清晰度彩色電視系統不應低於480線。
3.5.3 技術應用要求
- CCTV監控主機可結合多部網絡分控主機,成多個區域網絡監控分中心。CCTV系統可通過增加CCTV網絡服務器的方式,透過網絡線路,隨時隨地監視和控制所需要的影像信息和報警狀態。
- CCTV監控主機可分別提供圖像矩陣切換功能。
- CCTV監控主機系統採用羣組密碼鎖定及ID身份認證。
- CCTV監控多媒體主機矩陣系統與數字硬盤錄像機相結合,採用目前國際上先進的數字視頻壓縮和軟件處理技術,通過LCD顯示器鼠標操作回放和圖像搜索功能。具有回放圖像抓拍、靜止和動態放大功能。操作簡單方便。
- CCTV監控主機系統可以通過通訊接口協議或硬接點的方式連接****大廈保安子系統所傳送的有關報警信息,並實現報警與監控圖像的聯動,通過軟件電子地圖顯示報警點狀態和所聯動的監控圖像。聯動電子地圖顯示圖形可以記錄在硬盤設備中,並可通過網絡上傳至****大廈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統(BMS)數據庫中。
- CCTV監控主機系統具有實時處理報警信息,聯動報警圖像記錄,以及照明和 音響設備聯動控制的能力。
3.5.4 方案設計說明
1、攝像部分
攝像部分是電視監控系統的前端設備,是整個系統的"眼睛"。它分佈在被監視場所的相應位置上,其視角能覆蓋整個被監視區。對於監視面積較大的點,爲了減少攝像頭的數量,簡化傳輸、控制和顯示系統,則在攝像機上加裝雲臺、變焦鏡頭,使攝像機所能觀察的距離更遠、面積更大。由於攝像部分是系統的***前端,並且被監視場所的情況是由它變成圖像信號傳送到監控中心的監視器上,所以從整個系統來講,攝像部分是系統的原始信號源,因此攝像部分的好壞以及它產生圖像信號的質量將直接影響整個系統的質量。
本次設計思路是在不同的區域採用不同類型的攝像機,使系統達到**配置,該系統配置的前端攝像機可分爲以下幾種類型:
半球攝像機:該類型攝像機本次主要安裝在樓梯入口處、電梯廳等處,主要監視固定目標和小範圍的重要區域。
電梯專用攝像機:應適應電梯轎箱的狹小空間,可隱蔽安裝於電梯轎箱吊頂內與電梯形成一體,攝像機內置自動電子快門,可適應電梯內光照度較低,光線變化明顯的環境,圖像畫面可覆蓋整個電梯轎箱,在環境照度較低的情況下獲得清晰圖像。
固定槍式攝像機:該類型攝像機主要安裝於監控面積固定的區域,本次主要安裝於車庫的主要通道上和便於監視車位的地方。
快速球型攝像機:在首層大廳和地下車場等重要場所安裝,該攝像機內置變速雲臺,能夠追蹤快速移動的人體,可設置預置位與報警探測器形成有效的聯動功能,外型美觀適合大廳的高檔裝修需要。室外攝像機需要帶紅外燈和低照度下彩色轉黑白功能。
本次工程共選用攝像機128臺,其中彩色半球攝像機82臺,彩色固定攝像機17臺,室內彩色快球19臺,室外彩色快球2臺,電梯轎箱攝像機11臺。
具體點表見附表3。
2、傳輸部分
傳輸部分是系統的圖像信號通路。一般來說,傳輸部分單指的是傳輸圖像信號。但在本系統中除了要傳送圖像外,還要傳送控制信號,由於需要在控制中心通過控制主機對攝像機、鏡頭、雲臺、防護罩的控制,因而在傳輸系統中還包含控制信號的傳輸。所以在本系統的設計中,重點研究圖像信號、及控制信號的傳輸問題。尤其是對圖像信號的傳輸,重點要求是在圖像信號經過傳輸系統後,不產生明顯的噪聲失真(色度信號和灰度信號均不產生明顯的失真),保證原始圖像信號(從攝像機輸出的圖像信號)的清晰度和灰度等級沒有明顯下降等等。本系統選用的傳輸設備在衰減方面、引入噪聲方面、幅頻特性方面都有良好的性能。
本次設計中視頻信號採用型號爲SYV-75-5的同軸電纜傳輸;控制信號採用屏蔽線纜RVVP4X1.0進行傳輸控制信號;電源採用RVV3X1.0線纜進行傳輸。
3、控制部分
控制部分是整個系統的“心臟”和“大腦”,是實現整個系統功能的指揮中心。控制部分主要由控制主機組成。控制主機的主要功能有:視頻信號放大與分配、圖像信號的校正與補償、圖像信號的切換、圖像信號的記錄、攝像機及其輔助部件(如鏡頭、雲臺、防護罩等)的控制、音頻信號的控制等等。在上述各部分中,對圖像質量影響***大的是放大與分配、校正與補償、圖像信號的切換三部分。在某些攝像機距離控制主機很近的情況下,往往不設校正與補償部分。但對某些距離較遠的監測點,校正與補償是非常重要的。因爲圖像信號經過傳輸之後,往往其幅頻特性(由於不同頻率成分到達主機時,衰減是不同的,因而造成圖像信號不同頻率成分的幅度不同,此成爲幅頻特性)、相頻特性(不同頻率的圖像信號通過傳輸部分後產生的相移不同,此成爲相頻特性)無法**保證指標的要求,所以控制主機要對傳輸過來的圖像信號進行幅頻和相頻的校正與補償。經過校正和補償的圖像信號,再經過分配和放大,進入視頻切換部分,然後送到監視器上。控制主機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能對攝像機、鏡頭、雲臺防護罩等進行遙控,以完成對被監控場所全面、詳細的監視或跟蹤監視。
4、錄像和顯示部分
顯示部分一般由幾臺或多臺監視器組成。它的功能是將傳送過來的圖像一一顯示出來,整個系統的狀態都體現在監視器的屏幕上,是反映系統的優劣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監視器也是CCTV系統的主要設備。在監控系統中,特別是由多臺攝像機組成的監控系統中,一般都不是一臺顯示器對應一臺攝像機,而是幾臺攝像機的圖像信號用一臺顯示器輪流切換顯示或多畫面顯示。這樣做一是可以節省設備,二是沒有必要一一對應顯示。因爲被監控場所不可能同時發生意外情況,所以平時只要隔一定時間顯示一下即可。當某個被監視場所發生情況時,可以通過切換器將這一路信號切換到監視器上進行顯示,並通過控制主機對其進行遙控跟蹤、利用數字硬盤錄像機進行記錄。
在控制中心設計一個電視監視牆,本方案前端攝像機全部爲彩色,所設計中採用彩色監視器顯示的方式。
電視牆由8臺21"彩色監視器和1臺42寸的等離子顯示屏組成,監視器對攝像機圖像實行分組顯視,任一臺監視器均可以調用前端任一攝像機攝取的圖像,監視器的分組與編號可由用戶自定義,每臺監視器可分組顯示前端攝像機的圖像,等離子顯示屏主要顯示重要的單個畫面。
本方案選用數字硬盤機進行錄像的方式,數字硬盤錄像機作爲閉路電視監控系統中的記錄設備,可大大地提高錄像的清晰度,遠遠高於傳統的模擬式監控錄像系統,並可實現遠程圖像監控,從而大大地提高管理和保安力度。其作用是把監控區域的前端攝像機傳輸過來的視頻信號經處理後同時顯示在一臺顯示器上,並且記錄在硬盤上。
硬盤作爲一種記錄媒體,提供迅速、高質量、連續的逐場記錄,實現了高密度、高質量的長時間記錄,性能價格比非常高,減少了停機時間。硬盤錄像機擁有許多功能,完全可以替代傳統的十六畫面處理器及長延時錄像機,使用數字硬盤錄像機可以減少投資、簡化系統,同時也代表了監控產品的發展方向。
3.6 公共廣播系統(PAS)
3.6.1 設計要求
在****大廈主要出入口、行人樓梯、樓層、電梯前廳和轎箱,以及****大廈綠地內設置音箱和室外揚聲器等放音設備,由保安管理中心或物業管理中心集中控制,可在節假日、每日早晚及特定時間播放音樂,也可通過遍佈於****大廈內的音箱播放一些公共通知、科普知識、娛樂節目等。同時,在發生緊急事件時可作爲緊急廣播強制切入使用。
- 平時播放音樂節目,在特定分區可插入業務廣播、會議廣播和物業通知等。
- 當火災及其他緊急事件發生時,可切換至火災報警廣播或緊急廣播。
3.6.2 技術應用要求
正常情況下,設置在各個背景音樂分區的揚聲器既可以分區播放背景音樂,也可以通過麥克風直接播送講話等內容。
當****大廈內發生火警等突發事件時,系統能夠通過自動和手動將背景音樂切換到消防廣播,並能聯動地在相應的消防區域播放消防疏導等信息,指揮****大廈內人員疏散,而不影響其他區域的播音情況。
****大廈內保安管理中心和物業管理中心都可以分區使用該公共廣播和背景音樂系統。
配置要求
揚聲器設置在通道和公共場所,其數量保證從本樓層任何部位到***近一個揚聲器距離不超過15米,每個揚聲器額定功率不小於3W。
系統供電
緊急廣播系統的電源採用消防電源,同時應具有備用電池。消防連動裝置的直流操作電源採用24V。
緊急廣播控制程序
二層及二層以上樓層發生火災時,在本層及相鄰層進行廣播;首層發生火災時,在本層、二層及地下各層進行廣播;當地下某層發生火災時,在本層及相鄰層進行廣播。
緊急切換功能
當發生火災時,在消防控制室將火災疏散層的揚聲器強制轉入緊急廣播狀態。消防控制室能顯示緊急廣播的樓層,並能實現自動和手動播音兩種方式。
3.6.3 方案設計說明
本系統由廣播控制主機,功率放大器,前置放大器,電源,音源播放設備,輸入輸出控制設備,終端揚聲器等組成。
按規範基本要求
本系統在揚聲器終端數目上按照消防基本的要求,在公共區佈置各類喇叭。系統的區域數嚴格按技術標書要求設計,並比標書的要求留有一定餘量。
定壓傳輸方式
背景音響、緊急廣播均採用有線傳送的方式,功放輸出採用100V定壓輸出的方式。各揚聲器均按其功率的大小及阻抗值通過合適的輸送變壓器接於廣播線路。
揚聲器分佈
公共區域採用吸頂式揚聲器/壁掛式揚聲器。揚聲器的配置按照使公共音響達到一定的均勻度,並保證緊急廣播時廣播聲場級比背景高出10~15dB的原則。揚聲器的配置方案參見設備點數表。
功率分配
選用360W功率放大器5臺,其中1臺360W功率放大器作爲備用功率放大器,每個分區不大於150W,揚聲器總功率1530W。
緊急廣播方式
按規範要求緊急廣播的範圍爲:各樓層發生火災應接通火災層及其相鄰的上、下層;首層發生火災,接通本層、二層及地下各層;地下室發生火災,應同時開通地下各層及首層。
敷設方式
本系統廣播線路的垂直配線在弱電井內敷設,每一樓層的弱電井內設一分線箱,樓層水平配線均由該分線箱內接出暗敷至各揚聲器。
本系統設計36個分區,***多可以接入40個分區。434個吸頂揚聲器,64個強指向揚聲器。
具體點表見附表6。
3.7 照明控制系統
3.7.1 設計說明
大廈的環境不僅要有足夠的工作照明,更應營造一個舒適的視覺環境,減少光污染。辦公照明用電量佔整幢大樓能耗的約1/3,辦公照明的設備費用(包括照明器件和配佈線工程費)約佔電氣工程費用的10%以上。因此選擇合理的照明方案,配置先進的控制系統,不僅能大大簡化穿管佈線的工作量,而且能有效地節約能源,降低用戶運行費用,提高大樓管理水準。
照明控制系統是一個開放的系統,通過專用接口軟件,可方便地與其他系統連接,如樓宇自控系統、門禁系統、保安監控系統、消防系統等,符合智能大廈的發展趨勢。爲上述系統提供照明控制系統的信息如故障狀況或歷史檔案、統計報表等。
3.7.2 技術指標
照明控制系統應該具有:
1、通過合理管理以節約能源和降低運行費用,同時便於操作和管理,提高大樓管理水平;
2、按不同時間、地點、燈光分組給用戶提供一個任意分組控制照明燈光的一個舒適的工作環境,以保證工作人員具有較高的工作效率而不能給工作人員增加麻煩。作爲一個真正有效的照明控制系統,以上兩方面都應該滿足。
3、各大廳、大寫字間(5~10層青遠公司辦公區智能照明,預留,中標深化設計)、公共區域、地下停車場集中控制,其餘就地分散控制。
4、減少光源的直接眩光、反射眩光
a 室內裝飾和光源的顯色性;
b 室內亮度的合理分佈;
c 室外泛光照明的***優控制;
d 設計一個良好的建築空間環境;
5、設計力求簡單、方便、實用
6、充分發揮系統的***大控制功能
定時、調光、場景、亮度、每層公共區域人員走動紅外控制功能,達到夜間人來燈亮,人走燈滅。
7、能充分體現和突出系統的優越性
接線、節省電纜、節能、使用的安全性、調試編程方便性
8、與BMS系統集成
3.7.3 控制範圍
室內公共走道照明、大廳照明,泛光照明,室外環境照明。5~10層青遠公司辦公區智能照明(預留,中標深化設計)。
1、室外照明
一層室外泛光照明:由一層配電箱引出控制迴路,對大廈外景燈光進行控制。 並預留備用迴路。
2、室內照明
B3層照明控制,預留15迴路以上。
B2層照明控制,預留13迴路。
B1層照明控制,預留22迴路。
一層照明控制,預留29迴路。
二層照明控制,預留17迴路。
三層照明控制,預留20迴路。
四層照明控制,預留20迴路。
五層照明控制,預留21迴路。
六層至二十九層照明控制,每層預留9迴路。
具體點表見附表8。
3.7.4 實現功能
在****大廈項目中,由於樓道燈具數量衆多,且各功能性燈具有在較短的時間內大面積啓動的要求。所以控制系統要突出控制靈活、方便、功能強大的特點。
1燈光控制系統的場景功能預先爲樓道,購物商場設定了不同的燈光場景。
2 結合人工控制、按照日照的時間來開啓靠窗戶的燈光迴路。也可設置爲按照照度自控,以實現節能目的。
3 當佈置發生變化時,工作人員只需修改程序就能達到燈光迴路的重組、燈光場景的重設,而無需再去改動佈線與燈具位置。
4 開燈時,系統能按一定時間間隔自動逐個啓動區域頂棚金滷燈迴路,從而有效解決金滷燈啓動電流對電網的衝擊,實現軟啓動。
5 實現在滿足照明的情況下、節約能源。本系統可直接設定照度值來完成亮度自動控制。
6 液晶顯示觸摸屏供帶操作密碼、僅供工作人員使用控制各房間的燈光。
7 與BA、FA等系統連動,當有事故發生時,燈光控制系統能自動切斷各正常照明迴路的供電,並打開應急照明迴路。
8 工作人員在控制室中可監視所有大廈的燈光狀態,並加以控制。
9 監控計算機能自動記錄各回路累計運行時間與次數、各次運行時間並可隨時查閱上述資料。
3.8 一卡通管理系統
3.8.1 一卡通系統設計需求
隨着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對****大廈的通信自動化、辦公自動化和管理現代化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結合其它智能系統,在****大廈內採用非接觸式IC卡一卡通技術,將大大提高企業的綜合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爲員工提供一個安全、便捷的工作環境。****大廈內一卡通系統具體包括:
1、門禁子系統。
2、消費子系統。
3、巡更管理子系統。
4、停車場管理子系統。
3.8.2 系統總體建設目標和設計原則
一、系統總體建設目標
****大廈一卡通管理系統是運用先進的計算機網絡技術、通信技術及非接觸式IC卡技術,爲企業及大廈的各項管理功能提供現代化手段,以提高管理質量和水平。
具體目標爲:
1、IC卡各子系統的工作站居於系統的高速管理信息域,採用以太網,通過路由器可連接企業局域網和廣域網,包括Intranet和Internet。
2、通過TCP/IP控制器(TCP/IP通訊協議)與管理主機進行通訊。確保在聯機狀態下的完全實時性要求。
3、一卡通系統數據庫採用同一數據庫管理,數據庫平臺用SERVER7.0,支持ODBC訪問,自控系統集成可通過局域網與其建立通訊連接,並對其數據庫進行讀、寫訪問。
4、基於TCP/IP協議通訊方式,使得所有IC卡在管理中心授權(髮卡或掛失)後無須再到各子系統進行任何授權操作,便可實現身份識別、電子門禁、巡更、消費、停車場出入、等多種功能,真正做到“一卡通行”。
二、系統設計原則
1、先進性
大廈一卡通系統的建設要立足於當今世界先進且有發展前途的技術,由此實現的系統能隨着未來信息技術的發展而不斷平滑升級。。
2、實用性
大廈一卡通系統應充分體現企業內部管理的模式和特點,各應用系統的開發,應做到功能完善、使用方便、切合實際、運作高效。
3、安全性
系統採取服務器上安裝防火牆軟件、網絡數據庫備份、管理人員分級按權限操作、實時更新黑名單等多種有效措施,確保整個系統的安全性。
4、擴展性
系統在容量和功能上不僅能滿足目前用戶的需求,而且也易於擴展以保障用戶今後的擴容和升級。
3.8.3 一卡通系統解決方案及其技術描述
一、網絡結構
一卡通系統網絡結構圖所示:
二、軟件體系架構
從內部組成上看,一卡通軟件由以下幾大模塊組成:
1 設備通訊模塊:用於各控制主機與其所控制設備之間的通訊;
2 網絡通訊模塊:用於各模塊之間在網絡上的數據通訊,基於TCP/IP協議和socket機制。
3 中心數據庫:儲存一卡通系統所有的數據表;
4 本地數據庫:儲存本工作站所需的數據表;
5 數據庫操作模塊:對數據庫操作的存儲過程和觸發器(位於後面);
6 web查詢支持模塊:支持網絡查詢的模塊,基於HTML機制。
從功能上看,一卡通軟件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1 設備管理子系統:用於管理一卡通的所有設備,包括主機、控制設備等等,負責設置其各種通訊參數,包括主機號、串號口、波特率等;
2 門禁管理子系統:實現電子門鎖控制,出入時間記錄;
3 消費管理子系統:對內部員工消費實現統計、查詢;
4 考勤管理子系統:對內部員工實施考勤統計;
5 停車場管理子系統:對進出大廈停車場的所有車輛實現集中控制和管理;
6 卡片發行子系統:在一卡通實施的範圍內進行各類授權操作;
7 人事管理子系統:用於一卡通系統所需公司、部門、人員、車輛資料的錄入、修改、管理和查詢;
3.8.4 各子系統功能描述
一、髮卡管理系統
髮卡本着一人一卡的原則。卡片發行後,可以在一卡通實施的範圍內進行各類授權操作,如門禁、考勤、消費、巡更、停車、等。髮卡管理系統包括操作員權限管理、人事管理、卡片管理、通訊管理及數據備份與恢復等功能模塊。
1、操作員管理
操作員管理主要是對系統操作員的使用權限進行管理,指定一卡通系統各功能選項分別由相關人員進行操作管理。
2、人事管理
人事信息管理主要是對系統人員資料錄入、更改、刪除,包括單位、部門、人員、職務、類別等信息。
3、卡片管理
卡片管理主要對卡片的發行、掛失、退卡及類型管理。
卡片發行包括長期卡、臨時卡,由髮卡、掛失、退卡、換卡、卡片激活、密碼修改、權限等功能模塊組成。
髮卡模塊包含內部卡發行及臨時卡發行兩種操作。
持卡人不慎忘記密碼,可憑個人證件在髮卡中心更改密碼。
授權是一卡通系統的一個髮卡中心的具體體現,在髮卡中心可直接對一卡通系統中各個子系統的任何設備分別授權。
類型管理包括卡片押金、卡片充值、批量充值、充值報表
卡片押金:實際應用中,要對不同類型的卡片收取不同的押金,如長期卡、臨時卡、管理卡等。
卡片充值:用於一次對一個人員的充值。
批量充值:用於一次對多個人員的充值
充值報表:用於查詢和打印充值數據信息
二、門禁管理子系統
門禁管理系統的作用是實現人員出入權限控制及出入信息記錄。當人員進門時只需持卡靠近讀卡器進行讀卡,讀卡器接觸到IC卡信息後,門禁控制器首先判斷該卡號是否合法,如合法則發出“滴”一聲,綠燈點亮,同時開鎖,並將該卡號、日期、時間等信息保存以供查詢。否則門不打開,紅燈亮,蜂鳴器發出“滴滴”兩聲。
根據大廈特點,門禁系統採用主控器(TCP/IP通訊)及分控器(RS-485通訊)二級控制結構。確保系統在脫機狀態下的正常運行以及在聯機狀態下的實時性要求。
每個主控器(TCP/IP通訊協議)與門禁管理工作站進行通訊。主控器通過RS-485總線和分控器連接。
分控器之間採用現場總線RS-485進行通訊,通過檢測線反饋,實時傳送讀卡等信息,同時保證在管理工作站故障或通訊中斷的情況下分控器能維持門禁正常運行。每個分控器同時可控制2個單向門或1個雙向門,即2個讀卡器。
5-10層,每層電梯廳出入口設2個單門控制器,各控制磁力鎖;
首層中控室出入口設門禁;
地下1層佈線總機房出入口設門禁;
其他重要房間可適當預留。
具體點表見附表5。
基本功能要求
1)一個控制器可控制一個或多個讀卡器,標準Wiegand接口。
2)可控制各種不同的電控鎖。
3)對所有卡實行分級管理,根據其身份確定通行權限。
4)可設置多個時間段,控制門鎖啓閉,每個時間段起始值任意定義。
5)每張卡均可設置休息節假日,一週內任意定義。
6)非法讀卡,強行開門,超時未關門等自動報警,合法卡在授權時間段以外試圖開門時,視同非法卡處理。
7)多種信息記錄:每次開門時間,開門卡編號,非法卡編號,報警原因、位置。
開門延時可調
8)可脫機或聯網使用
9)採用 E²PROM技術,即使在停電狀態下,也不會丟失數據,***長保存時間10年。
聯動功能
1)安防聯動:開門動作(包括非法闖入,門鎖被破壞)時,啓動聯動監視系統,發出實時報警信息。
2)消防聯動:當出現火警時,自動打開相應區域通道
集中管理
1)髮卡中心統一對人員出入權限設置、更改、取消、恢復。
2)髮卡中心可遠程控制開門。
3)後臺管理工作站可建立統一用戶資料庫。
4)實時採集每個出入口的進出資料(時間、卡號、是否非法等相關信息),同時可按各用戶進行彙總、查詢、分類、打印等。
實時監控
在控制中心可以實時監控到每個門的開關狀態。
門禁監控圖標的狀態提示:
----------門禁常閉 ---------門禁出現通訊故障 -------門禁常開
可選擇功能
1)防潛返:只有當進門讀卡時,出門讀卡纔有效。
2)密碼鍵盤:對有些重要門禁可採用卡加密碼的讀卡方。
3)多卡論證:對重要門禁採用多卡論證方式,***多可設置6張卡(即在規定的時間內同時讀完6張合法卡,門才能打開)。
三、消費管理子系統
消費管理系統的作用是爲了將充值後的IC卡作爲單位內部信用卡在消費機上使用,以代替現金流通,實現單位內部消費電子化,制度化。
1、標準消費管理子系統
標準消費機的兩種消費方式
1)記帳方式:即先消費。每天遞增記帳,月底進行結算,不需充值。
2)充值方式:要求先交押金及充值、後消費,每天遞減扣款。
標準消費機管理系統只能記錄消費金額,不能記錄消費明細。
2.消費機基本功能
1)具有LED顯示,顯示應扣金額,卡中餘額。
2)30鍵專用鍵盤輸入
3)定額消費和不定消費可設定
4)充值消費和記帳消費可選
5)消費權限可設定(包括消費級別、限額等)
6)具有充值、更改、掛失、激活等功能
7)詳細記錄有儲消費時間、車號、金額、餘額等信息
8)權限加密:防止其它IC卡流通使用
9)可聯機或聯網使用
10)具有後備電池,斷電後能繼續使用
11)採用E²PROM 技術,即使在停電沒有電池的狀態下,也不會丟失任何數據,***長保存時間10年
11)對消費權限設置充值、更改、掛失、恢復
12)建立用戶消費資料庫
13)建立消費機資料檔案
14)存貯消費時間、車號、金額等相關信息
3、軟件功能
1)鍵值設置:通過設置消費機上的鍵值,可以確定定額消費的消費金額和非定額消費的消費單價以及用戶單次消費的***高限額。
2)數據處理:授權後的IC卡在消費機上讀卡後,消費機中消費數據需提取至數據庫中以便處理、查詢,當採用充值消費時,數據提取後,還需將新的消費數據下載到消費機中。
據查詢及報表打印。可根據人員編號、起始日期查個人消費記錄(每日數據、每月數據)統計報表包括綜合報表、公司日報、公司月報、部門日報、部門月報、人員日報、消費機用戶報表、消費機統計報表等。
四、巡更管理系統
巡更管理系統的目的是爲實現巡邏人員的簽到管理,增強保安防範措施。本次設計採用的是離散式巡更系統。
具體點表見附表4。
1、離散巡更管理系統
離散巡更系統採用手持式IC卡讀卡器作爲巡更機、IC卡作爲巡更點,巡更員攜巡更機,按預先排好的巡更班次、時間間隔、線路走向到各巡更點巡視,讀取有關信息。返回管理中心後將巡更機採集到的數據下載至電腦中,進行整理分析。
2、系統功能
1)手持巡更機:輕巧、攜帶方便
2)感應距離: 20-50mm
3)斷電不會丟失任何數據
4)巡更機中的數據可下載至數據庫中
5)具有多種報表打印輸出。
五、停車場管理系統(CPS)
1 設計要求
- 通過對****大廈停車場出入口的控制,完成對車輛進出及收費的有效管理。
- 車輛進出及存放時間的記錄、查詢;
- 外來車輛收費管理;
- ****大廈內部員工車輛存放管理;
- 在****大廈內停車場的出入口處設置非接觸式感應卡控制器和閘門,以實施對 停車場的車輛管理,以及持卡信息記錄(持卡人姓名、進入時間、離場時間等);
- 管理進入停車場車輛與閉路電視車牌識別系統聯動,可以記錄與進出車輛同步的車型與車牌號的影像資料,以強化進出停車場的核查,以防止盜車事件的發生;
- 採用非接觸式感應卡系統;
- 防強行闖入設施;
- 車輛滿位顯示;
- 車場內車位攝像監控;
- 與門禁、收費等實現一卡通功能。
2 技術應用要求
****大廈車輛管理系統(CPS),採用感應卡與磁性票卡一體化收費管理系統。CPS系統對與停車場常期用戶可以採用儲值感應卡,不用停車就可以自動控制停車場車輛進出口閘門的開啓和關閉,以及自動扣除停車費;對與停車場臨時用戶可以採用臨時磁性票卡,以人工方式收取停車費。CPS系統同時具有車輛影像對比識別保安功能,可以確保停車場進出車輛的安全。
長期用戶感應卡讀卡距離要求爲3-6m。
臨時用戶感應卡讀卡距離爲50-70cm。
停車場管理系統功能
1)防水、防磁 、防靜電
2)可接各種Wiegand讀卡設備
3)具有長期卡、月租卡、臨時卡、管理卡、特權卡等各種管理權限,根據要求設置成收費或不收費方式
4)可脫機或聯機使用,任何情況均可記錄進出行車信息,當網絡斷開,處開脫機狀態時,系統正常運行,網絡聯通,數據自動恢復
5)利用車輛檢測器實現防砸車功能
6)自動出車功能,對於臨時卡的發放,採用自動出卡機自動出卡
7)中文顯示功能,採用LED顯示屏,全中文顯示時間、收費金額、卡中餘額、卡有效期、車位滿以及停車場的相關信息
8)音提示功能,正常操作可提示請讀卡、收費金額、有效期等相關信息,誤操作或非法操作作出相應提示
9)對講功能,在管理中心安裝對講主機,各出入口安裝對講分機,保證各出入口和管理中心的聯絡
10)圖象識別功能:採用高分辨率攝像機在車輛入場時,自動攝取車輛外型、顏色、車牌號碼等圖像信息,出場時將出口攝取的車輛圖象與入口圖象進行比較,信息一致時,車輛才予放行,確保車輛安全
11)防砸人、車功能:採用專用紅外線或超聲波技術配合車輛檢測器實現防砸人、車功能,即人或車在道閘下,閘杆就不會下落,人或車輛離開後,閘杆自動下落
12)多區域車位計數功能(可選):多區域停車場,利用車輛檢測器及計數控制器實現各區域車輛統計,通過車位信息顯示屏顯示
13)車位引導功能(可選):利用超聲波檢測器來檢測某車位佔用或空閒狀態,並將檢測到的車位狀態變化信息由車位引導控制器實時送至車位引導顯示屏,指引**停車位置
停車場系統軟件功能
軟件功能強大:基於Windows95/98/NT/2000環境下的中文菜單軟件,界面友好,易於操作,多級密碼,權限實行分級管理。
系統設置
1)設備管理:停車場設備設置
2)參數設置:停車場名稱、編號、停車場類型;車輛類型(摩託車、小汽車、中型車、大型車等);內(外)場車輛(兩個以上停車場嵌套使用;進出口數量(Max 20);收費方式(按次收費或按時收費);收費標準(按日收費或臨時停收費標準))
3)信息提取:當停車場工作於脫機方式時提車輛信息。
停車場監視
1)實時車位監視:車位總數,已停車數等
2)實時圖像監視:監視進口、出口圖像、對比後放行車輛
3)報表輸出車場信息、收費信息、通行記錄、車輛信息、用戶信息、脫機記錄
系統主要組成部分及功能要求
- 入口管理站
可發出按“國際標準化組織(ISO)”進行編碼的磁性和感應卡的計時票卡、長期票卡和儲值票卡。防止一卡多用(ANTIPASSBACK)。設置計車輛進出感應器,控制閘門的運行;以及統計進入車場的車輛數量。與中央收費管理站通訊。提供內部對講機及按鈕,液晶顯示器顯示操作流程圖、時間、儲值票卡的剩餘值額及中文和英文提示信息。設置車位自動顯示器。提供漢語的語音操作提示。
- 出口管理站
確認按ISO標準進行編碼的磁性票卡和感應卡。防止一卡多用。控制閘門的運行。按照不同類型的票卡分別統計車輛。與中央收費管理站通訊,當通訊中斷時,出口管理站仍能獨立工作。提供內部對講機及按鈕,顯示操作流程圖、時間、儲值票卡的剩餘額及中文和英文的提示信息。提供漢語的語音操作提示。
- 中央管理站
該站兼負責收費和車場全部管理的作用。中央收費管理站負責臨時磁票卡的收費工作。管理長期票、儲值(感應卡)票。監控整個停車場系統及其它輔助設備的運行情況。分區域自動記錄停車數量,停車場滿位時顯示“區域滿位”信號。處理駕駛人員停車場費用不足的問題。製作工作(交班、日、月)報告,系統運行報告。與保安、物業管理、BMS等系統聯網,共同完成車場保安、財務、設備維護等管理工作。
- 閘門自動控制設備
可快速平緩地控制閘門欄杆開啓。可發出監控閘門自動控制系統和閘門欄杆運行狀況的報警信號。當主控制系統發生故障時,閘門欄杆可手動開啓。同時出口閘門還與車輛影像對比保安系統聯動,車輛影像資料不一致,出口車輛閘門則將不會開啓,併發出報警信號。並且在中央監控管理主機上遠程監控閘門的運行狀況。閘門處應考慮設置防強行闖入的設施。
- 車輛影像對比識別保安設備
車輛管理系統可在車輛進出道口設置車輛影像對比識別保安系統設備,該系統主要設備由攝像機、閃光燈、聯動控制器、圖像識別處理主機及軟件等組成。車輛進場時停車場入口車輛影像對比識別保安系統攝下進入車輛的外形和車牌號圖像,經計算機處理,存入系統數據庫內;當該車輛離開停車場時,在出口處電腦調出該車輛入口時的影像資料(長期車則直接從電腦中調出事先存入的車輛影像照片),與出口處攝像系統拍攝的影像進行對比,經計算機識別是同一輛車的影像資料,則出口車輛閘門自動開啓放行,如果車輛影像資料不一致,出口車輛閘門則將不會開啓,併發出報警信號。
- 系統參數設定功能:
按照系統設定的管理權限,管理者可以對崗位、操作員、收費標準、智能卡的發行等進行功能設定。系統一經設定後每一個出入口的機臺,崗位就有了明確的分工及功效;崗位一操作的權限範圍和職責也得到規定;每張智能卡在發行時,持卡人的資料、車牌號碼、該卡屬性、收費等級、使用期限等均在管理管理者的掌握之口,每一個持卡者駕車出入停車場時,按停放時間給予收費和記錄,讀卡機便會按既定標準合理公正收費。
- 系統自維護功能:
停車場管理系統、能使電腦自動地將接收的數據進行整理、排列、合理放置,保證系統隨時都以***大空間和**狀態運行。
- 財務結算功能:
該功能相當於一個完善的財務管理系統。停車場每一刻的所有動作,都能如實地記錄、整理、統計,管理者可以隨時查用、打印車場運作情況,如整個停車場收款情況,某崗位收款情況,某操作員收款情況,存車量,某卡的進出次數、時間、卡內餘款等。
3.9 綜合佈線系統(PDS)
3.9.1 設計要求
根據國標GB/T50314-2000《智能建築設計標準》甲級智能化系統設計規範要求,同時參照目前正在由國家建設部、國家信息產業部、國家科技部、國家技術監督局聯合編制的《建築及住宅社區數字化技術應用標準》的相關內容及技術應用要求實施。綜合佈線系統主要完成****大廈內的管道預埋和線纜敷設,包括:弱電室、間、井的橋架安裝、綜合弱電配線箱安裝、計算機寬帶網絡、電話語音傳輸網絡的管道預埋和線纜敷設。
1) 系統設計規範
² ISO/IEC 11801 國際大樓電信佈線標準
² ANSI/TIA/EIA568A 美國商用建築綜合佈線標準
² ANSI/TIA/EIA569-A 美國商業建築佈線系統通道,空間標準
² TSB-67 UTP佈線系統現場測試標準
² ANSI/EIA/TIA 606 美國電信基礎設施管理標準
² ANSI/EIA/TIA 607 美國商用建築通訊佈線系統接地標準
² ANSI/TIA/EIA570A 美國住宅和小型商用通訊佈線標準
² 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標準《建築與建築羣綜合佈線系統工程設計規範》修訂本
² 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標準《建築與建築羣綜合佈線系統工程施工及驗收規範》
² 民用建築電氣設計規範:JGJ/T 16-92
2) 系統設計要求
結構化佈線系統是****大廈智能化、信息化的基礎設施,是建立通訊網絡、計算機網絡的基礎物理平臺。是否能在現在或將來始終具備***的通訊和現代化樓宇管理水平,將取決於是否具有一套完整、高質、符合國際標準的佈線系統。
3) 結構化綜合佈線系統的基本要求
- 適用性:適應未來通信網絡、計算機網絡、樓宇設備監控網絡的技術發展上的需求,能夠支持數據通信、語音通訊、多媒體通信以及監控信號通訊。
- 靈活性:能滿足樓內各種通信設備的功能要求,即在不同樓層裏支持組建特定的通訊子網;在大樓任意的信息點上能夠連接不同類型的設備,如計算機、打印機、計算機終端、電話、傳真機等。
- 模塊化:佈線系統中除固定於建築物內的線纜外,其餘所有的接插件都是模塊 化的標準件,以方便管理和使用。
- 擴充性:實施後的結構化系統是可擴充的,以便將來系統有更高的要求時很容易將設備安裝進去。
4) 網絡結構化綜合佈線系統的結構要求
網絡結構化佈線系統應採用樹型的物理結構。網絡、通訊垂直幹線的樹型結構中心在地下1層佈線主機房內,傳輸介質使用非屏蔽雙絞線銅纜和多模光纜。水平子系統部分的中心在每層的配線間內,由配線架引出水平光纖及雙絞線到各個信息點。
- 工作區子系統:
終端連線爲兩端均爲雙絞線,用於連接各種不同的用戶設備,信息插座選用符合標準的信息插座,充分滿足各種寬帶信號的傳輸。
- 水平子系統
****大廈的公共區域將採用沿樓板和牆壁暗埋金屬管的水平佈線方式。作爲通訊機房和標準辦公室,可則採用架空地板下的水平佈線方式。水平佈線將採用6類或以上非屏蔽雙絞線。水平佈線長度應不超過90米。
- 幹線子系統
垂直幹線子系統將設置在樓內的弱電豎井中。爲了控制幹線銅纜的高速數據有效傳輸距離,可在****大廈中間層設置MDF配線間,經該MDF再將銅纜引入高層的IDF分配線間。從MDF層引出多模光纖至各辦公樓層。
- 分配線間管理子系統
將在****大廈每層設有配線間,弱電豎井設置在配線間內。除了在計算機主機房、網絡中心機房和各配線間裏的光纖配線架上採用快速跳線外,其餘的管理子系統的銅纜配線架上一般採用卡接式跳線。
- 設備間子系統
應明確電話交換機房與網絡主幹設備機房不同樓層,分開描述。通訊機房在六層,考慮用大對數纜做豎向主幹,水平佈線與網絡佈線統一考慮由四對雙絞線完成,通過在樓層配線間內配線架的跳線,決定信息口的類型(語音或數據)。建議要求網絡佈線系統的設計要滿足多種網絡結構的應用需要。
將主幹線引至各子配線間,從而構成通訊網絡、計算機傳輸網絡、物業物業管理自動化網絡、BMS控制網絡等。MDF、IDF要具有在線測試的功能。主配線間、子配線間的環境應達到有關設計標準。
5) ****大廈計算機網絡拓撲結構設計要求
****大廈計算機寬帶網絡拓撲結構設計,從****大廈局域網絡交換中心到樓層電信設備間(FTTB),採用光纖網絡佈線。在該樓層光纖數據網絡的線路和網絡拓撲結構設計上,以****大廈網絡中心機房爲中心,採用樹型拓撲結構,由網絡中心到每一樓層FTTB光結點敷設多模兩根六芯光纜。實現辦公樓內高速寬帶多媒體信息與數據的傳輸功能。在****大廈計算機寬帶網絡建設中,採用較爲成熟的以太網絡解決方案。充分利用其優點對辦公樓進行現代化的內部管理,還可爲****大廈各專業部門自動化辦公提供信息傳輸基礎。
6) ****大廈無線局域網設計要求
設計技術應用建議採用高增益無線網絡橋接器(AP),與網絡交換機相連,爲客戶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其帶寬根據傳輸距離的不同而自動變化,不低於11M。並可以通過對端口的管理,實現對鏈路帶寬的控制。傳輸過程中採用有效加密協議(WEB)或RC4加密,保證數據不受非法訪問的侵擾;具有SNR等鏈路連接質量信息查詢,支持SNMP、TELNET、WEB及OR MANAGER等多種管理方式管理;支持靜態路由、動態(RIP V2)協議的良好支持,實現不同IP子網的互通,有效控制網絡流量,增加網絡安全。綜合其特點爲:帶寬高並可控,覆蓋範圍廣,安全性好。
3.9.2 技術應用要求
****大廈結構化綜合佈線的技術應用目標,是要建立一個滿足智能大廈系統集成、網絡集成,同時具有先進技術水準的綜合計算機網絡系統。因此,系統應可以實現以下的功能要求:
1) 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充分滿足現有需求,保證網絡高效運行
****大廈計算機網絡採用多種組網(包括:視頻點播網絡和電話通訊網絡)模式,在網絡上可以實現傳送語音、數據、圖象等信息等。網絡中心採用遠程通信方式,同時提供完善的網絡管理,以確保整個計算機網絡實現遠程、高效、高速運行的能力。
2) 緊跟網絡發展主流技術
****大廈網絡系統建成後,能夠達到國際先進、國內一流水平。能適應未來10-15年技術發展的基本需求。本網絡系統充分利用先進技術,且提供相當成熟的網絡技術與設備,以期能夠緊跟目前國際上在網絡方面的主流技術和發展潮流。
3) 具有良好的擴展性和升級性
****大廈網絡的規模必將隨着用戶的增多而不斷擴大,網絡的設計可以爲今後的擴容留下足夠的空間。同時也可隨着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不斷髮展,具有良好的可升級性。
4) 緊跟國際工業標準,具有良好的開放性
****大廈計算機網絡的建設,符合國際標準。所選用的設備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和集成性,使整個網絡成爲一個遵循國際標準的全開放性系統。
5) 網絡設計遵循模塊原則
在本系統中,除去固定於建築物內線纜外,其餘所有的接插件均採用模塊化的標準件, 進而使整個網絡形成模塊化。模塊化的優點在於能夠使業主在網絡參數允許的條件下,十分便利實施網絡管理和網絡擴展,並且能夠能將故障隔離在局部,減少整個網絡癱瘓可能性。因此,網絡設計是否遵循模塊化原則,無論是對於業主管理網絡還是對於新增用戶使用網絡,都有極大的影響。
3.9.3 需求分析
****國際大廈是一座現代化的建築物,總建築面約60000多平方米,地上29層,地下3層。因爲此樓爲出租和自用兩部分組成,我公司根據樓層的使用效果不同,採用不同的布點設置方案。
本次設計針對6~29層只考慮主幹和分配線間,水平和工作區待將來格局劃分好了後再做設計。水平走線按走地下線槽方式設計,工作區安裝地面信息插座。
地下三層~五層工作區信息點設計原則:
地下1~3層主要以停車場、設備用房和餐廳爲主,佈置的信息點較少,主要是在餐廳和設備用房的值班室設置1對信息點;
在1~4層主要以大廳和出租商場爲主,信息點主要設置在大廳的接待臺和首層精品屋內,在出租商場部分主要設置在收銀臺處(將來);
5層主要以洽談室和會議室爲主,在每個房間內設置4對以上的點,以滿足會議和洽談業務的要求,
6~29層配線間預留水平信息點量原則:
6~10層青遠自用部分按政府辦公樓的密度考慮,一般爲5平米一個信息點在層配線架預留水平信息點。辦公格局固定後,工作區設置集中配線架和無線信息點,滿足簡單方便對工位有針對性的佈線需要和靈活辦公需要。
11~29層出租部分可以考慮,配線間預留點數同青遠自用辦公區。工作區可以設置集中配線架和無線信息點,方便小業主自己佈線和調整辦公區的結構。
整個大廈設計總點數5750個。
大樓內在地下一層設有總配線間,水平系統採用暗線布放方式。根據將來的使用方便及考慮到當今社會信息科學的發展現狀與發展趨勢,我們必需要有超前意識,建議本佈線系統在水平區採用6類非屏蔽系統,可滿足桌面速率100-1000Mpbs,數據主幹佈線材料爲2根6芯多模光纜, 應滿足1000Mpbs的傳輸速率,語音主幹採用3類25對UTP。
具體點表見附表2。
3.9.4 佈線系統方案設計
本系統爲6類非屏蔽佈線系統,系統設計等級爲綜合型配置,分佈式管理方式(分佈式管理是將水平子系統與垂直子系統之間經過網絡設備進行跳接管理,網絡設備分佈在配線間和設備間內的管理方式)。本系統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先進性,是一個安全可靠的開放式的網絡平臺。不但要滿足當前所有的網絡傳輸方式,而且爲將來的發展留有充分餘地,同時考慮到了各種廣域網連接方式。
1、工作區子系統設計
工作區由終端設備連接到信息插座的連線和信息插座所組成,按要求設置信息點。在本項目中全部信息出口採用的是6類8芯模塊化插座。
(格局確定後再做)
信息插座的安裝:
¨ 信息插座安裝於地面:要求安裝於地面的金屬底盒應當是密封、防水、防塵並帶有可升降功能
¨ 信息插座安裝於隔板:此方法適用於隔板位置確定後
¨ 信息插座安裝於牆上或立柱上:此方法在分隔板位置未確定或大開間辦公傢俱圍繞立柱情況下,可延大開間牆面每隔一定距離均勻地安裝RJ45埋入式插座或圍繞立柱均勻地安裝RJ45埋入式插座
¨ 信息插座安裝在吊頂上:此方法適用於樓宇自控系統、監控系統和門禁系統等處採用M系列模塊盒,放置在吊頂棚上,與探頭、攝像頭、控制器通過跳線相連接。
注:RJ45埋入式信息插座與其旁邊的電源應保持20cm的距離,信息插座和電源插座的底邊沿線距地板水平面30cm。建議在每個信息插座旁邊保留有1-2個單相電源插座,以供計算機設備使用,信息插座與電源插座間距不得小於10cm。
2、水平子系統設計
水平線纜將幹線線纜延伸到用戶工作區。在本項目中採用的是6類8芯非屏蔽雙絞線( UTP )做爲水平線纜。
線纜的用量計算方法:
¨ 線纜箱數=信息點/每箱可佈線數
¨ 每箱可佈線數=每箱長度/線纜平均長度
¨ 線纜平均長度=(***大距離+***小距離)/2 *1.2
3、管理子系統設計
管理間內作爲連接數據水平電纜和水平語音電纜的配線架,採用6類配線架,安裝在標準19英寸機櫃中。
管理間內作爲連接室內光纖主幹的光纖配線架,採用光纖配線架,光纖配線架爲19英寸機架安裝式,使用和維護都十分方便。
4、主幹子系統設計
數據主幹採用2根6芯62.5/125多模室內光纜,並配1根6類非屏蔽雙絞線做備份,語音主幹採用3類25對銅纜,每層留有200對大對數。
5、設備間子系統設計
在計算機機房內採用19英寸機架安裝式光纖配線架來端接主幹光纜的接入。
6、建築羣子系統設計
將來與陽光大廈聯網通訊時可以設計配置,用室外光纜連接兩棟建築。
3.9.5綜合佈線系統設備技術要求
1) 水平線纜的技術要求
水平線纜爲六類非屏蔽100W平衡電纜,應符合以下要求:
表1 100W對稱電纜主要機械物理特性
序號 |
機械物理性能 |
4對非屏蔽電纜 |
1 |
導體直徑 |
0.4mm-0.65mm |
2 |
絕緣外徑 |
≤1.4mm |
3 |
電纜外徑 |
≤7.5mm |
4 |
無機械損傷的溫度範圍 |
安裝:0℃~ +50℃
運行:-20℃~ +60℃ |
5 |
安裝牽引***小半徑 |
8d |
6 |
安裝後的***小彎曲半徑 |
4d |
注:d——電纜直徑。
表2 100W對稱電纜主要電氣特性
單位:dB/100m
Freq (MHz) |
Insertion Atten |
pr-pr NEXT |
PS NEXT |
pr-pr FEXT |
PS FEXT |
Return Loss |
1 |
2 |
74.3 |
72.3 |
67.8 |
64.8 |
20 |
4 |
3.8 |
65.3 |
63.3 |
55.7 |
52.7 |
23 |
10 |
6 |
59.3 |
57.3 |
47.8 |
44.8 |
25 |
16 |
7.6 |
56.3 |
54.3 |
43.7 |
40.7 |
25 |
20 |
8.5 |
54.8 |
52.8 |
41.7 |
38.7 |
25 |
31.25 |
10.7 |
51.9 |
49.9 |
37.9 |
34.9 |
24 |
62.5 |
15.5 |
47.4 |
45.4 |
31.8 |
28.8 |
22 |
100 |
19.9 |
44.3 |
42.3 |
27.8 |
24.8 |
22 |
200 |
29.2 |
39.8 |
37.8 |
21.7 |
18.7 |
18 |
250 |
33 |
35.3 |
36.3 |
19.8 |
16.8 |
17 |
2) 100W連接硬件的技術要求
100W連接硬件(包括插座、配線模塊、轉換接頭、交叉連接模塊等)應符合以下要求:
表3 100W連接硬件主要機械物理特性
序號 |
機械物理性能 |
單位 |
要求 |
1 |
接口尺寸 |
|
IEC 60603-7 |
2 |
適用範圍 |
3 |
標稱導體直徑 |
mm |
0.5~0.65 |
4 |
導體類型 |
|
實心導體或絞合導體 |
5 |
標稱絕緣外徑 |
mm |
0.7~1.4 |
6 |
導體數 |
|
8 |
7 |
電纜外徑,不大於 |
mm |
20 |
8 |
工作溫度 |
℃ |
-10~+60 |
9 |
耐久性試驗 |
10 |
插頭與插座的插合次數 |
次 |
750 |
11 |
鎖定裝置壽命試驗 |
次 |
1500 |
12 |
機械試驗 |
13 |
插入力和拔出力 |
N |
插入力不大於20;拔出力不小於20 |
14 |
連接器連接裝置的效果 |
N |
50N 60s±5s |
表4 100W連接硬件主要電氣特性
單位:dB
Freq (MHz) |
Insertion Atten |
pr-pr NEXT |
PS NEXT |
pr-pr FEXT |
PS FEXT |
Return Loss |
1 |
0.1 |
94 |
90 |
83.1 |
80.1 |
30 |
4 |
0.1 |
82 |
78 |
71.1 |
68.1 |
30 |
10 |
0.1 |
74 |
70 |
63.1 |
60.1 |
30 |
16 |
0.1 |
69.9 |
65.9 |
59 |
56 |
30 |
20 |
0.1 |
68 |
64 |
57.1 |
54.1 |
30 |
31.25 |
0.1 |
64.1 |
60.1 |
53.2 |
50.2 |
30 |
62.5 |
0.2 |
58.1 |
54.1 |
47.2 |
44.2 |
28.1 |
100 |
0.2 |
54 |
50 |
43.1 |
40.1 |
24 |
200 |
0.3 |
48 |
44 |
37.1 |
34.1 |
18 |
250 |
0.32 |
46 |
42 |
35.1 |
32.2 |
16 |
3)
綜合佈線系統指標參數要求
工程實施後,佈線系統指標應滿足並優於ISO11801 ClassE標準規定的指標參數的要求。
信道主要指標表
Freq
(MHz) |
Atten
(dB) |
pr-pr
NEXT
(dB) |
PS
NEXT
(dB) |
pr-pr
ELFEXT
(dB) |
PS
ELFEXT
(dB) |
Return
loss
(dB) |
Phase
Delay
(ns) |
Delay
Skew
(ns) |
1 |
2.2 |
72.7 |
70.3 |
63.2 |
60.2 |
19 |
580 |
50 |
4 |
4.2 |
63 |
60.5 |
51.2 |
48.2 |
19 |
563 |
50 |
10 |
6.5 |
56.6 |
54 |
43.2 |
40.2 |
19 |
556.8 |
50 |
16 |
8.3 |
53.2 |
50.6 |
39.1 |
36.1 |
19 |
554.5 |
50 |
20 |
9.3 |
51.6 |
49 |
37.2 |
34.2 |
19 |
553.6 |
50 |
31.25 |
11.7 |
48.4 |
45.7 |
33.3 |
30.3 |
17.1 |
552.1 |
50 |
62.5 |
16.9 |
43.4 |
40.6 |
27.3 |
24.3 |
14.1 |
550.3 |
50 |
100 |
21.7 |
39.9 |
37.1 |
23.2 |
20.2 |
12 |
549.4 |
50 |
125 |
24.5 |
38.3 |
35.4 |
21.3 |
18.3 |
11 |
549 |
50 |
155.52 |
27.6 |
36.7 |
33.8 |
19.4 |
16.4 |
10.1 |
548.7 |
50 |
175 |
29.5 |
35.8 |
32.9 |
18.4 |
15.4 |
9.6 |
548.6 |
50 |
200 |
31.7 |
34.8 |
31.9 |
17.2 |
14.2 |
9 |
548.4 |
50 |
250 |
36 |
33.1 |
30.2 |
15.3 |
12.3 |
8 |
548.2 |
50 |
特性阻抗:100±20Ω
直流環路電阻:≤30Ω
光纖傳輸鏈路:
850nm下滿足工作帶寬320MHz/km
1300nm下滿足工作帶寬1000MHz/km
4) 其他技術要求
必需提供原廠家的線纜、接插件的物理及電氣特性指標,並提供信道的系統指標。
必需提供線纜、接插件所獲得的相關國內外檢測認證組織的測試報告、質量認證。
3.10 計算機網絡系統
3.10.1 設計目標
爲****大廈內各部門、各辦公區用戶提供信息共享與交換以及辦公區特權用戶對外互聯提供全面的支持,提高辦事效率;
爲****大廈的管理者和使用者提供高速、優質的數據通信系統;
授權用戶以各種方式透明訪問本系統的相關資源信息;
實現內部內部局域網連通和訪問互聯網功能。
3.10.2 系統技術分析
1)技術先進成熟:要以國內外先進成熟的網絡技術和網絡產品爲基礎組成合理的網絡技術方案和實施方案,建設性能優良,功能全面和易於管理維護的局域網。
2)可靠安全係數:要求網絡平均無故障時間長,抗毀能力強,訪止外部非法入侵的能力高。
3)易管理、易維護、系統管理:該系統能規劃、監督、設計和控制網絡資源的使用狀態,使網絡性能達到***優,包括:
a 性能管理:對網絡性能多方面進行監督和管理,以確保互聯網的性能維護在一個較高的水平;
b 配置管理:監督和配置網絡的系統信息;
c 故障管理:檢測、登記、提示網絡中出現的故障,有故障自動診斷或輔助診斷能力,並自動提供網絡修復的策略,應當包括部件更換容易;
4)易擴展:既要系統容易擴展,且在設備選型上也容易增加功能模塊升級取代。高可靠性及強容錯能力;採用成熟先進的技術;支持國際標準和工業標準,支持主流的多種協議;具有強大的安全保證機制;
網絡設備:
中心交換機應能提供足夠多的1000M光纖接口,以及10M/100M自適應以太網口;具有第三層交換及路由功能;背板帶寬應在120G以上,數據交換速率在100M以上;支持多業務,如:數據、語音等。
邊緣交換機應能提供1000M光纖接口連接中心交換機;可提供足夠多的10M/100M自適應以太網口;可堆疊。
網絡管理:
應基於Windows NT平臺;包括以下功能: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故障管理;能生成報表或日誌。
服務器:
主服務器配置(1臺)不低於:雙CPU733,512M內存,18G*4SCSI硬盤,GE網卡。
低端服務器配置(1臺)不低於:雙CPU733,512M內存,18G SCSI硬盤,100M網卡。
3.10.3 系統結構設計
系統主幹爲千兆,終端接入滿足系統各種應用。例如Intranet/Internet是基於TCP/IP協議建立的內部網與全球網的綜合;內部特權用戶可以通過網絡訪問Internet上的無數web網站的多媒體信息,利用e-mail功能收發郵件,利用FTP收發文件,利用telnet功能訪問BBS站,利用ICQ呼叫上網的朋友。
配置1臺中心交換機。二級交換機要求採用與中心交換機相同品牌的產品,以便於進行網絡管理。支持VLAN數>=200。二級交換機數量應能滿足60%數據佈線端口的聯網要求。
廣域網接入系統應根據各應用局域網的具體要求,與****大廈大樓外廣域網互連,包括廣域公共網絡,國際互聯網等,支持DDN、FR、ISDN、PSTN等連接方式。整個系統須考慮冗餘備份策略。
3.10.4 系統功能
虛擬網絡功能:局域網必須具備虛擬網絡的功能。按應用需求將網絡分爲不同的VLAN。
安全保密要求:局域網的主體是內部網,除少數對外提供信息服務的公開信息外,對外必須保密。包括:安全保密;互聯設備的過濾措施;應用層訪問權限控制。
網絡管理要求:網絡管理必須爲管理員提供系統及網絡設備運行狀態、系統故障論斷方面的信息,以保證系統的正常運行和便於統一維護工作。要求配置相應的網絡管理軟件。
帶寬要求:****大廈局域網內部需要支持信息處理、辦公信息、人事檔案、財務數據、Internet瀏覽、信息查詢等大量數據的傳輸、交互處理。局域網各節點原則上應當能提供100Mbps以上的數據吞吐率。
3.11 電視衛星及有線電視系統(CATV)
3.11.1 設計要求
****大廈是專用建築羣,要求具有先進的辦公環境,因此在****大廈內應採用雙向鄰頻HFC電纜電視傳輸網絡系統(5-1GHZ),除了當地有線電視前端提供的全部節目以外,並可以開通自辦節目。同時系統的傳輸方式可以滿足大樓今後在利用HFC寬帶傳輸數據時,留有另一條高速傳輸網絡通道的接口。
雙向電視傳輸系統,不僅可以實現電視信號由前端向用戶端由上而下的正向發送(下行傳輸),同時也可以實現信號由用戶端由下而上的反向發送(上行傳輸),下行傳輸的信號主要是電視信號和數據信息,上行傳輸的信號可以是計算機終端的數據信息,或輸入設備產生的用戶端控制或狀態信號,以及將這些信號轉換成易於在雙向電視傳輸線路上傳輸的信號形式,並通過電纜調製器、機頂盒實現信息的交互。因此雙向電視系統應可以提供電視圖像質量大於4.0級用戶電平70±3dB高質量的衛星電視節目畫面和開路及閉路電視畫面,同時也可以爲今後的多媒體高速數據傳輸提供寬帶服務。
雙向電纜電視傳輸系統應採用HFC(Hybrid Fiber-Coax) 綜合接入網絡的結構模式。HFC綜合接入網絡是一種以頻分複用技術爲基礎,綜合應用模擬和數字傳輸、光纖和同軸電纜技術、射頻技術,以及高度分佈式智能技術的寬帶接入網絡,是電纜電視網(CATV)和高速數據網絡(HNET)相接合的產物。HFC利用電視同軸線纜傳輸速率是雙絞線的1000倍的極大優勢,將CATV同軸線纜與****大廈內計算機高速主幹網絡相聯接。通過電纜調制解調器,向每一個計算機桌面系統提供高達40/10Mbit/S的數據傳輸速率。這種方案是目前在智能大廈內將多媒體高速數據傳輸迅速推向計算機桌面系統的一種創新的、經濟實用的方法。
在****大廈內實施電纜電視HFC綜合接入網平臺,應可以提供電話、數據業務和電纜電視(CATV),並實現多媒體寬帶接入和以下的綜合通訊功能:實現交互式電視服務,如:VOD點播,實現網際網絡、可視電話、電視會議和遠程辦公功能實現電話通信業務。
3.11.2 技術應用要求
1) 系統技術指標
- 頻率範圍:5MHZ-1000MHZ(雙向)
- 載噪比:C/N=53db
- 載波互調比:IM=63db
- 交擾調製比:CM=54db
- 信號交流聲比:=57db
- 微分增益:<10%
- 相互調製比:>57db
- 微分相位:<10%
- 回波成分:<7%或者--32db
- 色/亮度時延差:<100ns
- 用戶終端的電平指標:電視信號輸出電平爲63db--75db,相鄰頻道間的信號電
平差不應大於2db。
3.11.3 方案設計說明
前端採用單向放大器、反向預留。前端光接收機等光信號接收、發射設備的選購、安裝和調試及有線光纜的引入、敷設均由有線電視接入服務商完成。
1、傳輸分配系統技術要求
系統採用分配--分支方式,頻帶爲5M----1000M。
在用戶電平的確定中,按國家規定CATV系統提供給用戶的電平範圍是:VHF頻段爲60-70dBuV,UHF頻段爲65-75dBuV,具體值由電視機要求的輸入電平、當地場強、幹擾電平的大小等確定。
2、樓間傳輸分配系統設計
有線電視系統在各樓宇間採用雙向放大器,傳輸線路幹採用SYV75-9屏蔽電纜,支路採用SYV75-5屏蔽電纜,以確保信號達到較高的頻帶標準。
3、用戶終端的確定
****大廈用戶端包括辦公室、商場、地下室等,TV終端分佈較廣區域。其中商場、地下室等按一定數量預留,6-29層標準層每層每面牆按8個考慮。
****大廈綜合樓共計239個用戶面板,根據各樓的不同戶型,在各戶門口處嵌入安裝分配器(底邊距地300mm),均選用1000MHz雙向雙孔(TV + FM)終端盒,以滿足信號雙向傳輸的要求。
具體點表見附表7。
4. ****國際大廈弱電系統推薦品牌
1、樓宇自控系統:江森Johnson Controls、霍尼威爾HoneyWell、Delta、西門子Simens、
2、綜合佈線系統:西蒙、Avaya、3M
3、閉路監控及防盜報警系統:AD、WISH、鬆下、HoneyWell、Pelco、三星、博世、GE、DS、集寶
4、一卡通系統:披克、科鬆、捷順、立方、ELID
5、背景音樂系統:博世、TOA、JVC、DSPPA
6、照明控制系統:Clipsal(奇勝)、ABB、TCL
7、有線電視系統:PBI、WISI、邁威、九州、視達
8、建築自動化管理系統:協同
9、計算機網絡系統:華爲3COM、CISCO、AVAYA、D-LINK
5. 智能化系統圖紙設計深度要求(中標要求)
5.1 智能化系統設計內容
- ****大廈智能化系統及弱電系統總體規劃設計。
- ****大廈智能化系統及弱電系統施工圖設計。
- 根據****大廈智能化系統及弱電系統總體設計制定的分期設計進度時間 表,編制****大廈施工組織計劃書。
5.2 智能化系統圖紙設計深度要求
5.2.1 總體系統圖紙設計深度要求
- 編制****大廈智能化系統及弱電系統總體設計大鋼;
- 繪製****大廈智能化系統總體系統圖;
- 繪製****大廈智能化系統及弱電系統網絡圖;
- 繪製****大廈智能化系統及弱電系統功能圖;
- 編制****大廈智能化及弱電各應用系統設備配置說明;
- 繪製****大廈智能化及弱電各應用系統設備配置圖;
- 編制****大廈智能化系統弱電系統工程管線設計說明;
- 繪製****大廈計算機局域網絡系統圖;
- 繪製****大廈電話通訊網絡系統圖;
- 繪製****大廈電纜電視雙向傳輸網絡系統圖;
- 繪製****大廈樓宇自動化控制系統系統網絡系統圖;
- 繪製****大廈保安及門禁系統圖;
- 繪製****大廈閉路電視監控系統圖;
- 繪製****大廈火災報警系統圖;
- 繪製****大廈背景音樂與緊急廣播系統圖;
- 編制****大廈各建築單體內預埋管線設計說明;
- 繪製****大廈各建築單體內綜合管線預埋圖;
5.2.2 智能化系統施工圖紙設計深度要求
- 編制****大廈智能化系統及弱電系統施工圖設計大鋼;
- 編制****大廈智能化及弱電系統各應用系統詳細功能說明;
- 編制****大廈智能化及弱電系統各應用系統產品技術要求,
- 編制****大廈智能化及弱電系統各應用系統設備清單及規格書;
- 編制****大廈智能化及弱電系統工程預算書;
- 編制****大廈智能化弱電系統工程管線施工圖設計說明;
- 編制****大廈智能化及弱電系統工程綜合配線規格型號說明;
- 繪製****大廈計算機局域網絡管線施工圖;
- 編制****大廈計算機局域網絡分樓層信息點表;
- 繪製****大廈電話通訊網絡管線施工圖;
- 編制****大廈電話通訊網絡分樓層信息點表;
- 繪製****大廈電纜電視雙向傳輸網絡管線施工圖;
- 編制****大廈電纜電視分樓層電視終端點位表;
- 繪製****大廈樓宇自動化控制系統系統網絡管線施工圖;
- 編制****大廈樓宇自動化控制系統點表;
- 繪製****大廈保安及門禁系統管線施工圖;
- 編制****大廈保安及門禁系統分樓層點位表;
- 繪製****大廈閉路電視監控系統管線施工圖;
- 編制****大廈閉路電視系統分樓層點位表;
- 繪製****大廈火災報警系統管線施工圖;
- 編制****大廈火災報警系統分樓層點位表;
- 繪製****大廈背景音樂與緊急廣播系統管線施工圖;
- 編制****大廈背景音樂與緊急廣播分樓層點位表;
- 編制****大廈各建築單體內智能化及弱電系統預埋管線施工說明;
- 編制****大廈建築單體內智能化及弱電系統綜合配線規格型號說明;
- 繪製****大廈建築單體內智能化及弱電系統預埋管線施工圖;
- 繪製****大廈專業用房(會議室)綜合佈線預埋管線施工圖;
- 編制****大廈智能化及弱電系統工程總包管理招標文件;
- 編制****大廈智能化及弱電系統設備採購分項招標文件;